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苦参
☀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别名
苦参、地槐、山槐、苦骨、苦识、骄槐、槐连兜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饮片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常破裂反卷或脱落,脱落处显黄色或棕黄色,光滑。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环纹。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既善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而止痒,又能利尿导湿热之邪从小便出,为治湿热之疮疹、带下、黄疸、泻痢、便血及淋痛等所常用。
功效
清热燥温,杀虫止痒,利尿。
主治病证
(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
(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故不宜与藜芦同用。
苦参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爹妈去世得早,靠每天给地主家放牛为生,由于经常在湿地行走,放牛娃身上长满了疮。不久,地主家里人的身上也长满了疮。大家都说这“疮”是放牛娃传染的,于是,地主就下令追杀放牛娃。
无奈之下,放牛娃只能逃命,躲到大山里的一个石缝里,再也没出来。后来,村民们发现了放牛娃,枯瘦的身体蜷缩在石缝里,眼睛没有再睁开。好心的村民就用泥沙和石头把石缝封住,算是给放牛娃一个死后的安身之地。
不久,村民们身上也长了疮,奇痒无比,试了很多药都治不好。一天晚上,大家做梦梦见了放牛娃。放牛娃告诉村民,在当初埋他的山体塌方处有许多根状物,把这些根状物拿回家熬水喝或用来洗澡,身上的疮就会消退。
村民按照梦中放牛娃的提示去做,不出几日,身上的疮果然都痊愈了。地主听说村民们吃了山体塌方处的“草药”后很快就病好了,于是他也去那个地方采药。看到岩石上灌木丛中结满如老鼠屎粒大小的果子,地主就赶紧摘回家熬水喝,谁知当晚就断肠而死。
原来村民们吃的是苦参的根,而地主吃的却是苦参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根能清热燥湿、杀虫,可治疗皮肤瘙痒、癣等症;苦参子(又名鸭胆子)外用却有腐蚀肌肉的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微信直播课|近视矫正手法班
(5月18日开讲)
于林勇老师|炯炯国医摘镜创始人
纯中医手法,一学就会,一次见效
微中医精品微课,现时折扣只需199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了解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