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丨 虽无雪踪影,但已觉天寒 “六注意”快快注意起来
2018年11月22日,我们迎来小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此时阳气收而阴气升,万物藏而寒冬至,因此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同时,小雪的到来为六之气的寒冬正式拉开序幕。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 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说到“肾”,那我们该如何养呢?
告诉大家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 “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 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 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同时,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 对该养护的脏器也应不同对待。 在这里所说的空间是指人体和自然空间存在共性,即“天人合 一”的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状态。肾与自然界各气相应,冬天是藏精固精的良好时机,应季养护肾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在冬季养肾的原因。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 9 点,一次按 30 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 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小雪时节很多地方的气温已降至0°C以下,应特别重视头部保暖。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
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甚者可引发心脑血管病。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毛发多,故头部散发的热能也较大。由于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寒冬季节若不注意头部保暖,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出去,以至损害人体阳气,消耗机体的能量。因此,小雪节气人们外出时宜戴上帽子、围巾等以防头部受寒。
早睡晚起
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多是阳气不足。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因此建议大家多做一些锻炼,以室内运动为好,如乒乓球、羽毛 球、跳绳等,不要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小雪节气,叶落草枯,雪花飘扬,一派银装素裹之象。此时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中医认为这个季节最益于进补,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这个季节养生可以借助“天”力达到延年益寿。
不要一说进补就想到补药, 在冬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用好日常饮食达到身体补益的效果,比如五谷、五果、五蔬、五畜等,一日三餐的慢补更为有用。
红枣
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 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
红枣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 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
栗子
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栗子被称为“肾之果”,具有补肾壮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适合冬天人 体的需要。栗子性温味甘,有补肾强筋、健运脾胃和活血的作用, 老年人经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疗肾虚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等症状。
羊肉
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因为,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牛肉还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 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
中医保健理论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有记载:“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泡脚,长期坚持,他曾作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这些诗句论述了泡脚的益处。
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冬天阳衰阴盛,同时因“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素问·厥论》 ),故夜晚寒邪易从足部入侵,进而侵犯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所以容易出现“脚冷冷全身”的现象。
《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记载:“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所以将沐足时间定于夜晚临睡前,沐足后覆被入睡既能保持整夜足部温暖,顾护阳气,更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一举两得。
小雪节气,叶落草枯,雪花飘扬,一派银装素裹之象。此时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中医认为这个季节最益于进补,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这个季节养生可以借助“天”力达到延年益寿。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
清代医家吴师机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