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流感高发季来了,这6点你一定用得上
每年的秋冬换季,开始进入流感爆发季。眼下,随着冷空气的来袭,流感病毒也开始肆虐起来。根据去年官方数据统计,从11月开始,流行性感冒病例出现抬头趋势,在12月出现大爆发。如何安全过冬,不受流感病毒侵扰?提前三到四周接种疫苗最靠谱。
趁时间还来得及,赶紧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下面这份预防流感指南,你一定用得上!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头疼、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患有流感。
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在人民网记者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欣教授进行的采访中,周教授对两者区别做了详细解说(以下为整理内容):
流感和普通感冒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主要以卡他症状为主,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或者头痛等症状,看上去是五官有一些充血、渗出。可以有发烧,但是普通感冒往往病人低烧或没有发烧。普通感冒对人体影响不太大,症状局限在头面部,过几天患者可自愈,我们叫它自限性疾病。用药或者不用药,慢慢都会好。
流感患者绝大部分都会发高烧,而且持续好几天,卡他症状可有可无,但它有一个全身的肌肉酸痛症状,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流感也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特异药治疗,如奥司他韦。流感也能自愈,这个自愈指的是机体产生抗体,过程也需要一周左右。但对于有高烧症状的病人来说,这个自愈期比较痛苦,所以一般用抗流感病毒的药进行缓解,缩短流感病程,最重要的是减少流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
流感病毒传染性更强,群体发病可能造成季节性或者大规模流行,而普通感冒一般不会。
流感如何治疗
轻症感染者可自行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更容易产生重症,应当及早就诊。
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推荐三种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指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主要推荐以下三种:
第一种,奥司他韦
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第二种,扎那米韦
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第三种,帕拉米韦
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d新生儿6mg/kg,31-90d婴儿8mg/kg,91d-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十月底前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佳时机。
老人、小孩、慢病患者和孕妇因为身体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得流感,而且得了流感后容易造成重症肺炎,最后导致死亡。流感流行季节之前,提前3-4周做好保护措施,要接种疫苗。
八类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接种后,人体大概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产生抗体。接种后,仅有个别人偶尔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或者出现低烧,低烧一般不超过37.5℃,一般在24至48小时之后就会自然消失。
所以,接种疫苗除了最好能在现场观察30分钟,注意不要空腹接种疫苗。另外,据《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记载,以下这八类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慢性病发作期;
严重过敏体质者;
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等八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