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第16卷第4期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
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肺经风热证
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
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
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
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
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
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2.1.4 痰瘀结聚证
皮疹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色暗红或紫、或有疼痛。舌暗红,苔黄或腻,脉滑。治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5-6]。
常用药物:醋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皂角刺、当归、陈皮、金银花、草决明、牛蒡子、甘草等。
2.2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用。部分中成药适应症中无痤疮,临床中按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目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均性味苦寒或兼有活血化瘀之效,应注意中病即止;女性经期应避免使用;对表现为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脾胃虚弱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孕妇均应慎用,活血化瘀类药如西黄胶囊(丸)和大黄蛰虫丸等禁用于孕妇。
2.2.1 西黄胶囊(丸)[7-8]
功效: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痰瘀结聚证及热毒壅盛证痤疮,尤其适用于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口服,胶囊4~8粒/次;丸剂3g/次, 2次/d。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2.2.2 防风通圣颗粒(丸)[9]
功效:解表通里,宣肺清热。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g/次, 2次/d。不良反应:大便稀溏。运动员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2.3 金花消痤丸[10]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适应症:湿热蕴结证中偏热盛的痤疮。用法用量: 4 g/次, 3 次/d。不良反应:胃脘不适,食欲减少,或大便溏软。
2.2.4 一清胶囊[11]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适应症:湿热蕴结中偏热证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 2粒/次, 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2.2.5 复方珍珠暗疮片[12]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适应症: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片/次, 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腹泻。
2.2.6 芩桑金海颗粒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散结。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 3次/d。不良反应:偶见轻度恶心、口干。
2.2.7 丹栀逍遥丸[13]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调经。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肝郁化热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 6~9g/次, 3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8 知柏地黄丸[14]
功效:滋阴清热。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阴虚内热证痤疮。用法用量: 口服8丸/次, 3 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9 丹参酮胶囊[15]
功效:抗菌消炎。适应症:冲任不调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 3~4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2.2.10 大黄蛰虫丸[16]
功效:活血破瘀,通经消癥。适应症:血瘀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 g/次, 1~2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 外治疗法
根据皮疹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外治药物及方法。
2.3.1 药物外治疗法
2.3.1.1 姜黄消痤搽剂[17]
功效:清热祛湿,活血消痤。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用棉签蘸取本品涂患处,2~3次/d。不良反应:本品对破损的痤疮病人有短暂轻微的刺痛感。皮肤破溃处禁用。
2.3.1.2 玫芦消痤膏[18]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将患处用温水清洗干净后涂抹适量,3~4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1.3 克痤隐酮凝胶[19]
功效:抑制皮脂腺分泌及痤疮杆菌生长。适应症:黑头、白头粉刺。用法用量:涂敷患处,2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刺激反应。
2.3.1.4 如意金黄散[20]
功效:清热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色红、质硬伴疼痛的丘疹或结节。用法用量:适量如意金黄散以蜂蜜或茶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及周围。用法用量:涂敷患处,1次/d。
2.3.1.5 龙珠软膏[21]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应症: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质硬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取适量膏药涂抹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患处, 1次/d,溃前涂药宜厚,溃后宜薄。不良反应: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3.1.6 积雪苷霜软膏[22]
功效:抑制瘢痕。适应症:痤疮后瘢痕及红斑。用法用量:外涂,2~3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的瘙痒和刺激反应。
2.3.2 非药物外治方法
2.3.2.1 火针疗法[23-24]
功效:散结排脓。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和大的粉刺。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烧红的火针快速点刺皮疹,稍加挤压,将皮损中脓栓、脓血清除干净。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2 中药面膜疗法[25]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斑。适应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方法:以炎性皮疹及粉刺为主者皮损选择黄芩、大黄、黄连、连翘等清热解毒类,以暗红斑为主选用桃仁、赤芍、冬瓜仁等凉血化瘀类研末,用蜂蜜调配,涂于面部,待药膜干燥后取下。或在中药上敷医用石膏,待石膏冷却后取下面模,清洗面部。一般1周治疗1次。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面部红斑及灼热感。
2.3.2.3 刺络拔罐[26]
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可较好的促进炎性皮疹和结节囊肿的消退。方法:取背俞穴、大椎、委中等穴位,点刺放血后留罐5~10 min。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4 中药熏蒸[27]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方法:根据皮疹的表现选用黄芩、大黄、黄连、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熏蒸,配合刺络拔罐应用疗效更好。1次/d,6次为1个疗程。体质虚弱者及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
2.3.2.5 耳部放血[26]
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采用耳背割治放血或耳尖点刺放血,以表皮渗出血为度。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6 中药塌渍[28]
溻渍法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被吸收,选用黄芩、黄连、大黄、黄柏、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溻渍,可直达病所,起到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取煎后药液冷却至室温,先清洗面部,再溻渍 10min,之后清水清洗。1 次/d。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
2.3.2.7 针灸[29]
功效:清热化痰、行气化瘀。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选用曲池、支沟、丰隆、内庭、阿是穴。实证施泻法,虚实夹杂证施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2次/周。或用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
2.3.2.8 耳穴[30]
功效:疏肝解郁,调理冲任。适应症:青春期后痤疮。方法:取耳神门、肺、胃、内分泌、卵巢、面颊、皮质下、耳穴的敏感点等,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耳穴贴敷,并用手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患者感到痠、麻、胀、痛为度。嘱患者揉按 3~5 次/d,每个穴位揉 1~2 min/次,夏季可留置 1~3 d,冬季可留置 3~5 d,左右耳穴交替贴压,连续贴压1个月。
3 注意事项
①生活规律,避免熬夜。
②痤疮患者应避免吃高糖、高脂、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少饮碳酸类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
③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不用粉质类化妆品。
④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⑤保持消化道通畅。
参考文献:
[1]李红毅,范瑞强. 清肝养阴治疗女性痤疮的体会[J].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168-169.
[2]陈中伟. 枇杷清肺饮加味治疗痤疮65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5):62-63.
[3]郭贵生. 泻黄散临床应用举隅[J]. 甘肃中医,2010,23(1):47.
[4]孙葳,夏阳.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60例[J]. 吉林中医药,2010,30(2):133-134.
[5]李凯,段逸群.仙方活命饮加减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J]. 中国皮肤性病学志,2013,27(5):517-519。
[6]张明,赵晓广,刘巧. 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6):453-454+457.
[7]田斌,赵红梅. 西黄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9):516+522.
[8]李晓强,蔡绍乾,李慎秋. 西黄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73-74.
[9]刘朋. 防风通圣丸治疗风热型痤疮26例临床观察[J]. 首都医药,2014,21(4):31
[10]张玉红. 红蓝光治疗仪联合金花消痤丸及氯霉素酊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3):304-305.
[11]王宝庭. 一清胶囊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406-407.
[12]吕均香,渠鹏程,石玉崧. 痤疮饮与复方珍珠暗疮片治疗肺热血热型痤疮临床对照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1):28.
[13]刘芸,毛丽华. 丹栀逍遥丸对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191-1195.
[14]陈斌. 知柏地黄丸治疗痤疮4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S1):52.
[15]何春峰,王辉军,柳文红,等. 果酸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疗效评价[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12):723-725.
[16]王利霞,甘才斌,李万华. 大黄蛰虫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1):923-925.
[17]袁伟,贾常莎. 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3):217-218+221.
[18]李晓帛,邱桂荣. 自制中药面膜复方野菊花液配合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型痤疮32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3,22(1):17-18.
[19]曾佳,王燕,吕锡旌,等. 克痤隐酮凝胶联合芩连片治疗轻中度痤疮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307-1308.
[20]张磊,王微,刘彩霞. 金黄散加味调敷治疗寻常性痤疮[J]. 中医外治杂志,1998,(01):40.
[21]张承杰. 海藻玉壶汤配合龙珠软膏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0,28(5):100-101.
[22]俞珊,陈品中,袁冰峰,等. 微等离子束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6,25(7):69-71.
[23]姜敏,姜琨,曾宪玉,等. 火针配合药物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82-1084.
[24]陈纯涛,黄蜀,郑蓉,等. 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6,(1):38-39.
[25]曾雪,刘瓦利,赵婷,等.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24-627.
[26]史华明,王春芳,鲁贵青. 耳部及背部穴位放血配合拨罐治疗痤疮6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6):18.
[27]李勇,查旭山,刘靖,等. 中药熏蒸联合5-氨基酮戊酸介导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36例[J]. 河南中医,2014,34(9):1791-1792.
[28]李凤春,许教雄,何仁亮,等. 加减枇杷清肺饮内服及塌渍法治疗寻常型痤疮30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77-78.
[29] 孙亦农,陈丽姝.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88-1689.
[30]韩冬梅,万钧,任朝霞. 耳穴贴压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临床观察及护理[J]. 河北中医,2014,36(3):446-447.
牵头单位及专家: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段逸群、王玮蓁、曾宪玉、周小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志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巧
广东省中医院,范瑞强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李铁男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刁庆春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理涛
北京中医医院,杨岚
【温馨提示】:与您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付出之路,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