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中医院】新医院建设者风采

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目前,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新院区已进入搬迁准备阶段。一座新医院的建成,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从划定红线、勘探、打下第一根桩、行政楼结顶、住院楼结顶……一步一步走来,望着即将启用的新院区,基建科的几位建设者们心潮澎湃!




1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杨海明是一位70后,一直在医院后勤工作,1.75米的个子,长着一张阳光帅气的脸,会做一手好菜。



2012年初,随着医院整体迁建项目推进,院领导找杨海明谈话,希望他能担任基建科科长一职。日常生活中,普通家庭装修就令人头痛不已,负责建造一家医院,杨海明觉得这担子太重了,他想拒绝。但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他说:“这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事,对一名男人来说,那将是人生中难得的历练,更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杨海明考虑再三,答应了下来,并向领导承诺:“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


接下重任后,杨海明便全身心投入。白天监督施工单位、向领导汇报工程进度、与各种厂家公司了解沟通;晚上做功课,小到一块地砖的材质与铺设工艺,大到医院新风系统、气动物流等核心设备,这只菜鸟努力脑补着方方面面的知识。他还不断与同行取经,跑上海、江苏以及杭州市区的各大省市级医院参观学习,仅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他单独一个人就去跑了四趟,先后在不同的节点学习不同的内容。



2014年是最忙碌的一年,每天早上7点多便到工地,一直忙碌到凌晨才回家睡觉。不知不觉,白发悄悄爬上了头,眼袋出现了,皮肤变黑变糙了,同事们戏称:“现今的形象与基建科科长这个职位完全相符了!”


谈及这五年的工作,杨海明说,最愧对的就是女儿。自女儿7岁时带她去过一次海南岛,这五年来再也没有带她外出过。但只要新医院建成后,大家满意,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晚上,妻子上夜班,杨海明只能将女儿带到工地办公室。杨海明忙着工作,女儿在他桌上写下了这些!


2
只要医院有需要,我愿继续发挥余热




孙正良,医院上上下下都尊敬的称他为“老师傅”。


老师傅年轻时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9年被分配到余杭区中医院工作,于2012年1月退休。年龄上退休了,但老师傅的心并没有退休,怀揣着对中医院的一股情怀,在医院的重要发展节点上,继续发挥着余热。



老师傅到医院时,被分配到医院总务科,这一干就四十年,他将美好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个岗位上。从1984年开始参与塘栖木鸭埭医院宿舍的建造,到1987年建造医院门诊楼、1994年建造医院住院部、1998年建造药剂楼、2001年建造行政楼、2013年建造急诊综合楼,老师傅或参与或负责,对土木建设经验丰富,所以新医院的建设,怎么少得了他的指导!


他说:“我用一砖一瓦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只要医院有需要,我愿继续发挥余热!


老师傅做事严谨,历年来医院房屋的建设情况他都详细记录,为医院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
每天工地刷出2万多步



许光荣担任医院设备科科长多年,对医疗设备了然于心,同时也是余杭区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的老将之一,在早期确定建设规模与用地面积、方案设计、方案确定等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5年初,许光荣退休,院领导又聘请他回到基建岗位上,为新院区设备安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基建科全体成员2015年在工地合影留念,许光荣(左一)


许光荣做事一丝不苟,到了新院区工地,每天脚穿雨鞋、头顶安全帽、手持电筒和指南针(医院面积大,早期进入施工工地,特别是地下负1楼,很难分辨方向),到工地的角角落落走上两三趟,通过现场全面的了解,督促施工方合理施工,监督供应商的材质,保证医疗设备进场前空间布局合理、用水用电规范。他笑着说:“自从到新医院工作,我每天步数都能刷出2万多步,朋友圈无人能敌!


许光荣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新医院不同的阶段拍下了很多照片,为医院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许光荣拍摄的部分照片


4

黄金搭档组合



朱志华早先是医院的驾驶员,急救车、行政用车都开过。2013年初,步入知命之年的朱志华被调整至医院基建科,到工地上负责机电安装事宜。他说,与握着方向盘简单的驾驶相比,这无疑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一段丰富的历程。


与朱志华搭档的是一位1989年生的小伙子金敏迪。


朱志华(左)  金敏迪(右)


金敏迪毕业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所学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2013年7月经过统一招考到余杭区中医院任职。初出茅庐、饱满腹现代化理论知识的小伙子是医院专门为基建科招录的。这股新鲜血液与朱志华分到一组分管机电,被称为“黄金搭档组合”。


何谓机电?朱志华说,就是除医疗设备以外的水管、电线、空调、电梯等机械设备,统称为机电。这些机电,犹如人体的神经脉络,贯通全身,如若有一个地方设置不合理或者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都会对医院今后的日常运转造成麻烦。


目前,这项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现在主要是根据各个临床科室的要求,做出细微的调整。



5

每一份资料都举足轻重



李鹏是一位典型的东北汉子,80后,家在长白山脚下吉林省。带着对南方的向往之情,学业结束后,这位东北汉子便奔向了人间天堂,与余杭区中医院结下了缘。



李鹏被安排在基建科从事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各种图纸、文件、会议纪要、联系变更单、招投标资料……近5年来,先后整理了200多盒纸质资料,主要分设计类、施工类、设备类、监理类四大块。打开电脑,发现电子资料也已达80G之多,或按照年份、或按照类目,这位身高1.8米的大个子十分细致,将资料整理的清清爽爽。


李鹏憨笑着说:“在基建科,我的工作相对轻松,但我保存的每一份资料都举足轻重!




此文刊出的建设者,只是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的几位代表人物,其实幕后还有决策者和众多的参与者,应该说每一位中医院人都是新医院的建设者!


还有代建、监理、施工方等带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务工人员,他们为新医院的建设挥洒了大量汗水。


在此,感谢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不久,中医院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请大家静静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