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95%以上居民 家门口看好中医
“博导前来义诊!”居民们相互通告,队伍越排越长,计划11时结束的义诊延长了1个小时。
与居民同样激动的是,那些长年工作在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义诊开始前,区卫计局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书。
据了解,双方将共建李沧中医药博士社会实践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非隶属的教学医院,开通人才进修、培训绿色通道,带动李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不断提高医术。
那么,李沧缘何要积极促成基层医疗机构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导的“握手”?
一则,今年6月,李沧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成为十区市中首个获批的先行区;二则,与这些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的剧增有很大关系。
据统计,2016年李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达98.9万人次。
目前,李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8家,中医药服务人员120余人。
“遗憾的是,李沧没有大型中医院,这也是这些年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水平的主因。截至目前,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李沧区卫计局副局长黄磊告诉记者,“我们从面上整体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就是要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李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馆是全市首个基层国医馆,并建立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年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5项以上。
目前,李沧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已熟练掌握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0个中药方剂、10个保健穴位。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自掌握了周边居民认可的“一技之长”。其中,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异军突起,现已推出26种中医适宜技术——一家社区医院有如此中医体量,在全市也首屈一指。
记者在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中药房、煎药室、养生堂等科室一应俱全,这里有全市首家“蜂毒疗法专家工作站”。据介绍,在两年多的临床开展中,来此接受蜂毒疗法的患者达3000余人次。
“要让居民体验到中医药技术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中医队伍是关键。这些年,我们通过引进和培训等方式,为社区中医药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李沧区政协副主席、区卫计局局长李蕾对此表示。
据了解,不少中医研究生扎根在李沧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王慧彬、肖梅、董京军3位中医研究生。
在李沧,国医馆试点始于2012年,自此,政府财力不断向中医药倾斜。
此事令区卫计局医政科科长刘继章颇为自豪:“2013—2016年,李沧区又投资100万元兴建7所国医馆,投资200余万元为基层机构配备中医医疗设备,全区公立医疗机构中医人员工资纳入了全额补助,保证了经费落实。”
“有了财政保障,社区有了在特色方面深耕细作的底气。”李沧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办公室主任邵先赞认为,硬件设施的完善、经费的保障,让愿意扎根社区的“好医生”有了用武之地,现已形成中医骨伤、中医眼科、蜂疗、特色弹针等特色专科,如不手术用小夹板治疗骨折、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眼科疾病等,成为社区中医药服务的亮点。
李沧的大型医院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网底却日益扎实:先后建成了2个山东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市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养生保健基地”、33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两家膏方服务示范单位、10个国医示范门诊,全区95%以上的居民能够享受社区中医药服务。
此次,李沧区卫计局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协议,就是解渴之举。
“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在中医博士生导师的义诊中,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慧彬一直坐在博士生导师的旁侧,每一次把脉,每一次开出处方,她都认真地做着笔记……
王慧彬是周国平教授的徒弟,已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了七八年。“我愿意在基层工作,但也有遗憾,缺少与名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共建,对于我们社区医生来说,很解渴。”
来自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毕兆春、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振等义诊“旁听生”同样是“一对一”地忙碌在博导左右。“名师的一句点拨,能让一些疑惑恍然大悟。这种‘一对一’学习机会,十分难得。”李振颇有感触地说。
“受条件所限,基层医疗机构深耕中医离不开政府的‘托底’。”李蕾说,签订此次共建协议就是要在中医博士生导师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社区医生有更多机会与名医沟通交流,最终实现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到好中医的目标。
(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