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感冒高调上演,中医PK西医,宝妈们的朋友圈都转疯了!

宏元堂中医院

医学导师宏元堂中医院中医 内科首席专家 中医硕士 主任中医师 教授 王岩松

东莞南城区宝妈陈女士说,她的孩子13个月大,非常健壮,食欲很好,一天突然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吃西药基本上是缓解打喷嚏、流鼻涕

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错误)和抗病毒药

发烧持续7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

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

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

一直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

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

王教授告诉小编,儿童感冒是常见病,一年四季都是发病期,但是今年夏天的儿童感冒确实是很高,来就诊治疗的儿童70%以上都是由于感冒

很多宝宝因为错误的治疗方法导致发热长期不退,甚至加重病情,很多宝妈只认为这是病情发展的原因,其实大多数是由于治疗不当引起的。现将碰到的一些错误治疗列举如下,我想还会不断增加。


1


抗生素:在使用药品时,一般的感冒只是单纯的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确定有细菌感染。有些妈妈认为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够预防感冒,这个观点很要不得。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清制品,使用免疫球蛋白存在感染其它疾病和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危险,不主张使用。


2


点滴:稻草垛里的谷子太热了,是铺开散热还是用水浇谷子好?点滴就是用水降温的方法,500ml凉水加到血液里,温度降了,病却深入体内,心肝肾都要为这500ml凉水承担巨大压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冲垮。温度降了,但病还是不好


3


退烧药:退烧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也促进汗液增加排出,这样很快降低体温,但免疫系统被麻痹,无法知道身体出现毛病,完全不抵抗。

孩子感冒了,90%的宝妈立即送医院

王教授说,从他接触过的病例来看,90%的宝妈在得知或者觉得自己的孩子感冒发烧了就会立即送医院。一天3次甚至是更多次的跑,上午才刚来过,医生给开的药服用还没过2小时,中午又看到人,然后下午、晚上……总是希望医生能够有神丹妙药立即药到病除。任何一种药物从服用到发挥作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的,不可能说一服用下去立刻见效。宝妈那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天跑N次医院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可能正以为如此而使得自己的孩子病情加重,相信这是所有宝妈都不愿意看到的。

夏天如何护理感冒宝宝

1、夏季宝宝感冒多是由于避热贪凉所致,如果症状不重,孩子精神不错,仅有鼻塞、打喷嚏和轻微咳嗽,可以观察。

2、高温时节也要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甚至整天让孩子呆在低温空调环境中,在上午10点之前,可以让孩子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晚上睡觉空调不可开得太低。

3、应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咳嗽时为宝宝翻身拍背,注意将孩子的脸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让宝宝多喝水,稀释痰液,使之进入消化道。

4、若发烧38.5℃以上,应及时上医院治疗,特别是对待身上出现皮疹的孩子,不能疏忽大意,防止传染性疾病发生。



穴位保健、中药浴足

简单易操作

还不赶紧get起来!

1、穴位保健:

王教授介绍,人体的穴位是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因此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效果。对于用药极为敏感的儿童,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按摩三个穴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这三个穴位分别是:天突穴、膻中穴和肺俞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胸闷、咳喘、吐逆等症状;肺俞穴则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按摩这个部位可以治疗呼吸道疾病。

具体的按摩手法如下:由于婴幼儿身子较小,宝妈可以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肚在穴位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按压,每天2-3次,每次两分钟,就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2、中药敷贴:

通过按摩来缓解儿童感冒症状之,宝妈还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贴贴在这三个穴位处,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感冒的效果。而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最好研磨成细粉状,和热的蜂蜜调和成小丸,放冷后用胶布贴于上述穴位处。由于穴位的治疗功能不同,可根据症状进行贴敷,不必每个穴位都贴。

王岩松

中医内科首席专家

中医硕士

主任中医师

教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祈福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多年,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奖,病人遍布珠三角及香港地区,曾多次被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香港太阳报、经济日报、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擅长主治:

内科: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肾结石、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泌尿系感染、中脑血栓后遗症、风湿病、痛风等疑难杂症。

妇科: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月经失调、乳腺增生、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输卵管阻塞。

皮肤科:慢性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黄褐斑、带状疱疹。

五官科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风湿性骨关节炎。

肿瘤科:早中期淋巴癌、肺癌、食道癌、大肠癌以及各种癌症放化疗后调理。

儿科:顽固性腹泻、小儿疳积、小儿哮喘、湿疹、慢性咳嗽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