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天使风采 谱民族乐章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次听到这句话,大多人认为是赞美老师的,然而,很少人知道,这就是近代护理创始人,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倡导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她曾说过:“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余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至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良光荣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和关怀下,涌现出来的像赛福鼎·艾则孜等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了如今幸福安康的新疆。想必大家一定还记得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毛主席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就是要向毛主席表达维吾尔族人民的感恩和感激之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至今。2016年10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这一活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是来自新疆的代表委员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为了积极响应活动号召,我所在的感染性疾病科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与沙依东园艺场的村民组成了“亲戚”。并且分批多次在节假日利用休息时间去村民家中探望,与村民们话家常,尽管有时会因为语言不通沟通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的感人事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种事例比比皆是。我院很多科室为各族贫困患者积极捐款捐物,送饭送水,虽是小小的关爱的举动,捐款的数额不多,但充分显示了我院医务人员面对困难患者时的温暖爱心。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和谐气氛洋溢在全院上下。
我所在的科室是一个由维、汉、蒙三个民族职工组成的家庭,在全院算不上一个大型科室,但却承担着收治全州各地疑难危重传染病人的重任。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州各地的传染病患者前来就诊,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需要接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药物治疗,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会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缩减患者的住院开支,尽可能的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治疗。科室经常会有少数民族患者,有大一部分的汉语基础很差,为了更好的开展医疗护理,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学习维吾尔语,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你昨天睡得好么”“你那里不舒服”“请深呼吸”,但是确实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医生在查房过程中的沟通难题,也减少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增进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关系。
还记得那好像是2014年的秋天,科里送来了一位70多岁的拾荒老人,老人没有家属陪着,是路人发现之后拨打急救电话之后送来的,通过医院总值班的批准,医院为他担保了医疗费用。当时老人被送来时满身污垢,散发着怪味,衣服破烂不堪。我的两名同事在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掉了五盆水之后,终于把老人擦洗干净,为他换上了干净的病号服。在老人住院的这段时间,科里的医生护士并没有因为他年纪大,随处吐痰,没有家属而对他有任何的怠慢,总是亲切的“爷爷,叔叔”的叫着,细心的护理着,老人虽然说不清太多话,但他注视我们的目光里闪动的光芒,我知道,那是感谢。后来,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他的家属,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终于可以出院了。在他离开前,他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像这样的事,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有发生。
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生长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深爱我的家乡,能深切的体会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人的思想决定其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影响人的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家要端正思想,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我们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是我愿意为医院的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我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医护人员和患者,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万古长青,使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