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不懂” 的热词,看医改如何精准发力
医改不是一张社保卡、一个部门、一个文件能够解决的,需要周详的顶层设计,协调整个医疗体系——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诸多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分级诊疗试点”“三医联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国两会上,医改“小目标”成了热词,从代表委员到卫计委、人社部官员,不断“问诊开方”。而不少网民面对这些专业词汇,留下了“捂脸”表情——“看不懂”。
在治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两会上开出了哪些药方?百姓将收获哪些医改惠利?我们不妨从这些读不懂的热词来看一看医改如何精准发力、全力攻坚。
免去东奔西跑报销医药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关键。“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一惠民举措,对于长期异地定居、异地工作或者疑难重症异地住院的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这有望缓解患者为报销个人垫付费用而奔波的周折。不过,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得分三步走。看来,难题得一步步破解。
缓解到大医院“看病难”,家庭医生和分级诊疗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要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现状,就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目前,上海、山东等地在推行医疗联合体,大医院牵手附近的小医院,这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均衡配置。而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则可以为百姓提供长期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免去跑医院的诸多不便。
让百姓看得起病,理顺药价、取消“以药补医”是关键。全国两会上,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表示,今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这一消息让很多人兴奋。当然,取消“以药补医”,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以预见,一旦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些便宜好用的“小药”、国产药将出现在患者处方单上,“看个感冒动不动上千元”的现象将有望避免。
调动医生积极性,给予合理报酬、认可其专业技术价值是关键。医改要顺利推进,必须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依然是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让医务人员薪酬在现有水平上适度增长。
一个又一个改革的关键点,显示出医改的专业性、艰难性。
医改不是一张社保卡、一个部门、一个文件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周详的顶层设计,协调整个医疗体系——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诸多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还要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包括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畅通基层人员职业上升通道,形成以品德、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此外,还要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社会医疗机构给予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投向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医疗服务领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应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打破利益藩篱,追求改革实绩,让百姓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