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闻诊(二)
闻呼吸是诊察患者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
一般说,有病而呼吸正常,是形病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呼吸气粗,痰出疾入者,多属实证;呼吸气微,徐出徐入者,多属虚证。
又称“气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的现象。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肺脏疾病,临床有虚实之分。
发作急骤,呼吸深长,声高息粗,唯以呼出为快,形体强壮,脉实有力者为实喘。多为风寒袭肺或痰热臃肿,痰引停肺,肺气上逆或水气凌心射肺所致。
发病缓慢,声低气怯,息短不续,气动喘甚,唯以深吸为快,形体羸弱,脉虚无力者,为虚喘。是肺气不足,肺肾亏虚,气失摄纳。
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而发;也可因久居寒湿之地,或食酸咸生冷等而诱发。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所以常并称为哮喘。
指呼吸气急短促,气短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音。
短气有虚实之别,虚证短气,兼有形瘦神疲,声低息微等,多因体质虚弱或元气亏损所致;
实证短气,常兼有呼吸声粗,或胸闷窒闷,或胸腹胀满等,多因痰饮,气滞,或胃肠积滞所致。
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
主诸虚劳损,多因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
指熟睡或昏迷时鼻喉发出的一种声响,是气道不利所发出的异常呼吸声。
熟睡有鼾声,但又无其他明显症状者,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导致,老年人及体胖多痰者较常见。若昏睡不醒或神识昏迷而鼾声不断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指有气上升至喉咙,声道关闭,突然开放发出的一种“咳,咳”声音。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或有害气体刺激等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多见于肺系疾病,然而其他脏腑病亦可影响到肺而伴见有咳嗽。
1.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
2.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多因久病耗伤肺气,失于宣降所致。
3.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多因风寒袭肺,肺失宣降所致。
4.咳嗽声高响亮,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多属热证,多因热邪犯肺,灼伤肺津所致。
5.咳嗽痰多,易于咯出,多属痰浊阻肺所致。
6.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所致。
7.咳呈阵发连续不断,咳止时常伴有鸡鸣样回声,称为顿咳。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又称“百日咳”。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
8.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侯中有白膜生长,擦破流血,随之复生,是时行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
指饮食物,痰涎等胃内容物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
前人以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有物为呕吐。
1.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多属虚寒证。常因脾胃阳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2.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出粘稠黄水,或酸或苦者,多属实热证。常因邪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3.呕吐呈喷射状者,多为热枕神明,或因头颅外伤,或脑髓有病等。
4.呕吐酸腐味食物,多属伤食,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以致食滞胃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5.共同进餐者多人发生吐泻,可能为食物中毒。
6.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为胃反,多属脾胃阳虚证。
7.口干欲饮,饮后则吐者,称为水逆,因饮邪停胃,胃气上逆所致。
指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呃呃作响,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症状。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
呃声低沉,声若无力,多属虚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
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俗称“打饱嗝”,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临床根据嗳声和气体的不同,可判断虚实寒热。
1.嗳气酸腐,兼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换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于实证。
2.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者,多为寒邪犯胃,或为胃阳亏虚。
3.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食少纳呆者,为脾胃虚弱,属虚证。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之人。
4.饱食或喝碳酸饮料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者,不属病态。
太息又称叹息,指患者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感叹声。
常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的表现。
指肺气上逆于鼻而发出的声响。应注意喷嚏的次数及有无兼症。
偶尔喷嚏,不属病态。
若新病喷嚏,兼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多因外感风寒,鼻窍不利之故,属表寒证。
若季节变化,反复出现喷嚏,鼻痒,流清涕,多属于气虚,阳虚之体,易受风邪袭扰所致。
指腹中胃肠蠕动所产生的声响。
在正常情况下,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直接闻及;
而当腹中气机不利,导致胃肠中水气相搏发出的声响,则可闻及。
脘腹部鸣响如囊裹浆,辘辘有声者,行走或推抚脘部时,其声下移者,称为振水声。
若是饮水过后出现多属正常,若饮水而常闻及此声者,多为水饮留聚于胃,为中焦气机阻遏所致。
肠鸣高亢而频急,脘腹痞满,大便泄泻者,多为感受风寒邪湿,胃肠气机紊乱所致。
若伴有腹痛,便急难忍,腹泻,或水样便,或伴见呕吐者,属饮食不洁。
肠鸣振作,伴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胸肋满闷不舒者,为肝脾不调。
肠鸣稀少多因肠道传导功能障碍所致。可因实热蕴结肠胃,肠道气机受阻;肝脾不调,气机郁滞,肠道腑气欠通;脾肺气虚,肠道虚弱,传导无力;阴寒凝滞,气机闭阻,肠道不通等所致。
肠鸣音完全消失,脘腹部胀满疼痛拒按者,多属肠道气滞不通之重证,可见于肠痹或肠结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