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GSP认证,顺丰取代医药商业?

红谷医药圈


图片来源 | lego吧


 国家取消药品第三方物流业务审批后,进一步修订药品管理法时传出将取消GMP、GSP认证的消息,被一些媒体解读为顺丰等第三方物流将全面取代医药商业,是否准确?


医药行业为何频遭误解?


药品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和经营均要由专业化的人员和机构来实施,有着严格的审批许可流程和严格的软硬件管理和设施达标要求。国家三令五申强化药品生产和经营质量安全,新版GSP推行后医药商业从软硬件要求方面均大大提升,各个商业也为此付出大量改造费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达标升级。疫苗案爆发后更是以史无前例的力度严格管控医药商业个人挂靠,在此关口,却突然放开了堪称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的医药配送的泄洪闸门,更多是一些媒体解读有误,还是国家对于医药销售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经销客户、物流企业的角色和定位尚未清晰了解,对现代医药营销和经营缺乏整体概念和理解认知,进而在各项政策修订中将生产企业简单定位为面粉厂,只管供货,无须做任何销售和推广;将医疗机构定位为逍遥饭馆,统购统销,随意压价和收费;将医药商业误认为是产品销售的承担者,将实际承担销售职能的代理客户清除出局;而现今则又将货运公司替代传统医药商业的角色,种种角色错误倒置,是否科学和专业?


殊不知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日用品和食品在超市销售,也要有科学的营销体系,也要有各种促销投入和有效的营销管理与品牌推广,否则缴纳费用进了货,无人认知,无人购买,依旧会被原样清出去。网络更是如此,网络广告宣传成本远远高于实体营销。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医院销售门槛更高,竞争更激烈。每个产品有其独特的属性,企业均要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服务,帮助百忙之中的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前沿治疗方案和学科进展,将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治疗方案提供给临床患者,准确和高效率地掌握产品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及时处理临床应用中的各类问题。


医疗控费, 打虎OR打绵羊?


企业产品研发投数千万起步,符合新版GMP要求的厂房和设施投入数千万、过亿,企业单产品营销费用每年数百万、数千万,医药行业用人要求相对较高,相关环节均需要受过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拥有相关经验的专业化人员来承担,单是负担企业员工开支同样需要至少数百万、数千万的薪资。只有好产品,没有好营销和现代管理,企业的命运只有倒闭关张。如果各项政策调整中不考虑企业的各项投入和费用分摊,甚至认为企业完全没有做营销的必要和需求,违背市场规律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必定造成对医药行业和企业误打误伤,伤筋动骨,而另一方面医疗费用这只老虎依旧逍遥。   


缺乏科学系统的全面完善和整治,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发生,单单追责药企,打虎偏要揪着绵羊发力,药改的成效会是怎样?药价越降越低,各个企业药价都在降低,但为什么医疗费用并没有同步降低,反而越增越快?国家取消15%的医药加成,医院却和药企要走了20%,30%,甚至50%的二次议价让利,依旧原价卖给患者,同时各项医疗费用大幅调整,这样的政策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是更大的以药养医,导致医疗费用更快速地上涨,民众就医负担更加沉重?正是过度的招标竞价导致原本已面临困境的中低价产品雪上加霜,中了标企业缺乏专业化销售队伍无力运作,这样的产品也不足以养活招商队伍,更不要提自建自营团队。客户看不上眼,医生不闻不问。至于进目录,进医保,更是无望。反而加速了中低价位产品快速在市场上陨落和替代性高价位产品的快速上位。对企业用药限制增多,但医疗机构机制并未从根源上理顺,同样加剧了检查费用、大手术、大耗材的快速崛起和井喷,后者更轻松,更高值,医生习惯了这样的高大上后,对药品更加挑挑拣拣,更加剧了普通药品的生存难度,药企和患者共同沦为受害者。


医药链条角色归位


国家打击非法挂靠力度空前,但其中也有一种误读,即将承担专业化储运、配送和结款职能的医药商业误认为是承担医院和药店销售的销售者。实际药品销售和推广除了极少数自营企业外,更多是由具备渠道和网络资源的自然人承担,医药商业作为配送枢纽,把守进入药店和医疗机构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其仓储条件和各方面流程均有着规范要求,避免将假药、劣药流入终端市场。而对生产企业而言,医药商业更是解决了企业货款回收的大问题,否则一些地区医院一年两年不回款,企业只能被拖垮。



▲图片来源:顺丰集团新浪微博


建立一家符合GSP要求的医药商业,投资已过千万。除了极少数客户有实力自建商业外,99%以上的代理客户需要与商业进行合作,所有市场开发和费用均由前者承担,不接触货物,由后者按照GSP规范把控好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安全,疫苗案最直接的问题是发货和仓储未按冷链要求实施,个人直接发货和保管药品,这在新标GSP实施后已绝无可能。国家把控住药品配送的最后一个入口环节,严格按新版GSP要求规范执行,类似案件难以再度发生。如果要求客户人人自带商业,全行业重复建设,将带来严重资金投入浪费。


代理客户是医药营销的实际承担者,市场开发需要资源渠道,更需要资金投入和专业化推广与打造。代理运作一个地区产每年需要数百万、上千万的费用投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打开市场,尽可能以规模化低价成本提供给代理客户,在达到规模化销量之前,企业难言利润,重金投入的客户同样只有付出,难言收益,这和茅台经销商重金拿下代理权,各地辛辛苦苦铺建营销网络,代理客户一年承担数千万、数亿的任务量和资金投入,普通消费者消费一瓶茅台,要求与代理客户价格相当,有违正常的经营规律和定价规律。产品营销是企业生存的命脉,80%以上的企业均已选择投入产出更为可控,更为现代和科学的代理制进行销售,不承认代理制和代理客户的合理存在与价值创造,不为代理客户创造合理的生存发展条件,最终结果只能是生产企业遭遇灭顶之灾,产品大量积压;医药商业大量过剩,医药行业只剩下少部分以自营模式为主的大企业和合资、进口企业,药价高飞,产品短缺,生产企业和商业大量倒闭。


代理制产品终端销售价格普遍优于自营企业,让利于民。通过合理化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营销合作,企业经营负担小,民众更直接受益,才是代理制的真正优势。而当行业失去生存发展的合理空间,从业人员失去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将遭遇史无前例的挑战。


取消,还是合二为一


从专业化角度解读,更愿意相信国家药品管理法修订意向是两证合一,即药品生产许可证与GMP证合一,药品经营许可证与GSP证合一,否则数千家生产企业各自倾资过亿,万千商业各自倾资数千万,辛辛苦苦拿到证书,却在一夜之间和面粉厂及货运公司无异,站在一条跑道上,既不尊重行业的付出,更忽视行业的专业性和专业化投入与分工,缺乏专业化指导和监管,松懈了药品安全保障,为民众用药安全埋下隐患。


话说回来,顺丰等物流公司只是承担货运的角色,更多承担生产企业发货到医药商业的路途环节,除了急需药品和冷链运输的产品,顺丰的高昂费用只能令人止步,四通一达等普通快递的费用对企业来说仍比使用公路、铁路等经济运输成本高出数倍,真使用快递发货,每个企业仅运费每年至少要多支出几百万、上千万。除了成本不占优势以外,普通快递运输日常丢件,暴力分拣,配送延迟甚至员工偷窃、掉包内中商品频频上演,将务必严格确保产品质量的药品草草交给快递公司,企业对运输质量、破损率、配送时效、产品质量能否把控?也正如同在电商和互联网医疗尚未达到全面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时,简单放开,而不是全面完善和提高,是否意味着对国家和民众不负责?


正如医改不是为了革医疗机构的命,而是有效完善医疗行业机制和行医规范,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脱缰式增长,提高民众就医满意度。药改也不应简单粗暴革药企,商业和医药从业者的命,而应切实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企业负担沉重,如何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公平竞争。专业化的领域各项改革应更加专业化地实施,给行业带来信心和希望,激励医药人用专业化和职业操守守护药品质量安全,为国家和民众把好关。


 

新浪医药2016年度

三大重磅奖项火热评选中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2.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3.后台回复“投票”

均可马上为支持的“TA”投上一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年度盘点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