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型垂体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免疫反应关系的初步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孔令胜[1];姚维成[1];栗世方[1];贺昭忠[1];成磊[1]
摘要:
目的 探讨肢端肥大症型垂体腺瘤免疫反应特点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行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肢端肥大症型垂体腺瘤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基础血内分泌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内分泌激素的表达。结果 84例肢端肥大症型垂体瘤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集中在6~10年,大腺瘤及巨大腺瘤占87%(73/84)。生长激素(GH)的免疫反应平均光密度(AOD)值高于血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值分别为0.043、0.000、0.000和0.000);GH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肿瘤内分泌激素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数依次为GH 62例(74%)、PRL 36例(43%)、TSH 23例(27%);常见表达类型依次为GH 23例(27%)、GH+PRL 16例(19%)、PRL+TSH 8例(10%)。GH免疫阳性率、血含量升高率及临床生物学行为阳性率分别为74%、99%和100%;PRL免疫阳性率、血含量升高率及临床生物学行为阳性率分别为43%、15%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4,P=0.000)。TSH、ACTH、FSH和LH免疫阳性率分别为27%、19%、10%和8%,但血内分泌激素测定均在正常范围,且无相应的生物学行为表现。结论 GH与TSH免疫表达最强,GH、GH+PRL、PRL+TSH为肢端肥大症垂体瘤激素免疫反应常见类型,GH免疫表达与血内分泌激素水平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有良好的相符性。肿瘤细胞分泌的TSH、PRL参与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肢端肥大症 , 垂体腺瘤 , 发病时间 , 免疫反应 , 临床生物学行为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