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显实效丨看发展中的卓尼县人民医院外科
近年来,随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省中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健康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努力下,全院职工团结奋进下,卓尼县人民医院走上了飞猛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外科诊疗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下面就随小编一同进入县人民医院,通过“视、触、叩、听”了解外科发展取得的成就吧!
基本情况
卓尼县人民医院始建于是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是卓尼县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和甘南州急救中心卓尼县急救分站。医院总占地面积27.8亩、总建筑面积20000㎡。外科位于门诊楼5楼,占地面积1200㎡,常规开展普外、胸外、神经外科、骨伤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并健全了一整套危重病人的抢救体系。2017年4月被省卫计委评为县级重点科室。
视 队伍
01
外科现有医务人员19人,平均年龄30.1岁,其中党员5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人,医师3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6人,是县医院医疗战线上一支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而著称的医疗团队。
外科主任医师——安文熙
触 帮扶
01
自2015年12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以来,在卓尼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援藏队员勤劳工作下,援藏医疗队通过深入调研探索,结合卓尼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适合卓尼实际的“以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为驱动,以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为核心、以打造重点科室建设为支撑、推动卓尼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全面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抓管理、带队伍、传技术”的组团式援藏工作模式,从根本上推动了卓尼县医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2018年,第一批“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队以坚定不移、携手同心、传帮带教的实际举措,因地制宜、把脉卓尼医疗状况循序渐进地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逐步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
先后举办放射、内镜技术为主的大型培训班3次,培训人次达到500余人。
普外科组
骨科先后开展了脊柱退变减压固定融合术、腰椎骨折并截瘫内固定术、腰椎椎体滑脱复位、神经根减压并植骨内固定术、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书术,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等新技术新业务。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刷新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诊疗记录,同时也填补了我县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降低了县外就诊率,提升了地区医疗技术水平。
(2018年“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队常务副队长 外科副主任医师 汪佳明)
扣 技术
科室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外科建设,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科室主任经常在会上强调医疗科技的重要性,并亲自带头撰写学术论文、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坚持医务人员再教育,科室每年都选送1-2名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不断地增强科室的技术力量。2016年以来科室先后更换、添置了腹腔镜、等离子前列腺电切镜、电子结肠镜及胆道镜、十二指肠镜、C型臂等先进设备,由于科技创新和医疗质量成绩显著,科室201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
(第一位为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治医师安兴)
(第二位为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郭学军)
目前普外专业组人员已全面掌握腹腔镜技术,能独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内镜中心能独立完成结肠镜检查,胃息肉切除等。
听 心声
在“组团式”医疗队的帮扶下,医院外科技术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腹腔镜微创技术让更多外科治疗患者免受开刀痛苦,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替代了舟车劳顿去省城大医院看病的忧愁。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
医院发展好,百姓得实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健康幸福永伴身旁。
监制/主编:张志强
责任 编辑: 张汉文
编 辑: 包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