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务工作者专版三】王鑫:援坦,我医疗生涯里的浓墨重彩
东营卫生计生官微
王鑫从未想过,在自己的生命里,会有这样一段经历———援坦;王鑫也从未想过,还有一群远在非洲大地的孩子,会成为他的救治对象。
有缘千里来相会,一点也不假。直到现在,想起那段特殊的经历,仍然让王鑫感叹际遇的奇妙,生命的神奇。
王鑫现任东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2014年底,听到山东省要组建第24批援坦医疗队的消息,王鑫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语言培训等一系列准备,2015年8月27日,王鑫和另外21名山东省援坦队员踏上了漫漫援坦路。
初到坦桑尼亚,生活的巨大落差让王鑫有点无所适从:一排低矮的平房,市场上有限的几类蔬菜,米饭中的沙石……面对眼前生活的困境,王鑫首先调整好了心态,并积极改善驻地环境。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利用下班时间读书、学英语、看专业书籍,睡前跑步,让自己的生活逐渐规律有序。
王鑫所在的木索玛转诊医院是马腊省唯一的一家省级医疗单位。马腊省是坦桑尼亚27个省级区划之一,医院承担着城区5万余人,全省120万左右居民的医疗保健工作。在这里,他作为唯一一名儿科援助专家,除了完成日常门诊、病房查房工作外,需要24小时听班,随叫随到。
当地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低,药品器械短缺、辅助检查有限、病人依从性差,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他的诊疗工作,客观上限制了他发挥技术特长,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额外工作量。初来乍到,王鑫就经历了一次考验。
一天夜里12点多,医院来车接他去会诊,当地医生告诉他,患者是一名新生儿,出生后一直不明原因地抽搐。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产妇是在家中自然分娩的,具体情况不详,查体发现孩子一直处于抽搐状态,前囟张力非常高。
在医疗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他只能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制定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液等治疗。他深知这样落后的条件下治疗这样的重病人真的很冒险,但是看到患儿家人们期盼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仰望和尊敬,又使他不得不放手一搏,接下这个重担,尽全力去救治。
这不仅是拯救一个生命,更是体现中国医疗专家医疗水平的时候,此刻,绝不能退缩!
前期的抢救完成后,还需要后续的跟踪治疗,王鑫每天早上提前去探视、评估病情,逐步调整治疗方案;病情变化时更是随叫随到,付出了比国内医治同类患儿更多的辛勤和努力。经过大约一周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逐渐康复出院。看着孩子康复,当地儿科主任向王鑫投来钦佩的目光,真诚地说,以往他们遇到这样的病号都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地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走向死亡。而且,这是儿科救治成功的第一个类似病例。
慢慢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王鑫制定了一套“木索玛儿科诊疗方案”,尽量利用尽可能少的检查手段和治疗药物让患儿得到最好的康复,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诊疗环境、提升了诊疗层次,增强了坦桑医护人员对中国专家的认同。
同时,坦桑当地人的淳朴与善良,热情和友善也时时激励着他倾尽所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016年9月10日,坦桑尼亚卡盖拉省发生地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木索玛分队作为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历史上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此次抗震救灾中,王鑫共救治重伤患儿50人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坦友谊。
在坦桑尼亚,王鑫做好日常救助工作的同时,还以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训当地医生,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诊疗操作,努力打造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坦桑尼亚最大的报纸《DAILY NEWS》和当地电视台曾多次对他义诊、抗震救灾等作系列报道。坦桑尼亚马拉省政府、坦桑尼亚能矿部、坦桑尼亚卫生部、坦中友好协会先后为王鑫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对当地儿童健康作出的不懈努力。
“付出总会有收获,拼搏生活最无悔!”援坦的日子是有限的,但对于王鑫来说,那份刻骨的铭记,将随着岁月的沉积而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