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七旬老太“翻两滚”其结果“奇迹了”……
七旬老太夜伤中秋
六科联动精准施救
突来车祸
患者受伤命悬一线
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晚上家住高密城里的一别姓72岁高龄老太太,在立新街与曙光路交叉路口附近散步时,突然被一小轿车撞翻在地,据当时目击者称,因轿车车速过快可能刹不住车,把老太太直接撞出去,在地上翻了“两个滚”,真是吓人!老太太直接不会动了……
伤情如军令。市中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接到120急诊急救指令后,没有一丝耽搁,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院前急救值班大夫、护士迅速到达现场,发现老太太已处于昏迷状态,状况十分危险……
开通静脉通路、辅助呼吸、吸氧、夹板固定疑似骨折处等抢救治疗,有条不紊。返回医院途中,院前急救人员已将患者初步检查情况发至“急诊急救群”,而院中的急救人员已做好接诊和急救准备。 从接诊、初步检查到返回我院急诊急救中心仅仅用了10余分钟,市中医院通畅完善的院内急救机制再次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为伤者争取到了生的希望。患者全身CT检查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发肋骨骨折,肝挫裂伤,腹腔积血,骨盆多发骨折,左下肢踝关节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
抢救生命
多科室联手与死神对搏
“这位病患如果稍耽搁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经历过当天急救的值班大夫骨二科副主任郭占东说。望着心电监控器上显示的微弱心跳,望着生命岌岌可危的患者,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感到紧张。虽然在此之前,医院有数次多学科合作成功施救的丰富经验,但是经历过无数病患的医生们都知道,像这么年龄高、危急重的情况,病患能抢救过来的希望并不很大。
生死攸关的时刻,留住生命是对患者最好的关怀与守护。综合判断病情后,市中医院立即启动以病人为中心的“先保生命,再保器官功能,后保生存”的多学科应急救治预案。患者先收入ICU抢救生命,值班大夫岳炳勇接诊,随后骨伤二科郭占东,神经外科牟敦勇,普外科赵洪乾,急诊科张海民赶到ICU行急症会诊。在没有联系到家属的情况下,开通绿色抢救通道,输注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神经外科医生负责头部清创,骨科医生负责患肢骨折复位固定,普外医生胸部以及肝挫裂伤的损伤程度评估,经过多学科会诊,一起研究抢救方案。 最终的讨论结果是,要想成功抢救伤者,必须确保伤者渡过四个关口,首先是失血休克关,这是所有抢救工作的前提;其次是手术关,要查找失血部位,为伤者迅速止血,恢复正常血压;第三就是全身炎症及器官功能衰竭关;第四就是病情及生命体症稳定后的骨折手术及功能恢复。四个关口环环相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前功尽弃,死神就会吞噬生命。
介入治疗
先行攻关“止血保命”
患者从ICU入介入室后,张海民等医护人员随即展开治疗。经造影示,患者为肝挫裂伤引起的肝动脉破裂出血。他通过介入栓塞术堵住了血管出血口。栓塞后造影示损伤血管完全闭塞无出血,成功的为患者止住了出血,老太的血压回升,生命体征好转,术后安全返回ICU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ICU分秒守护
再搏病魔
患者在介入手术室完成肝动脉破裂栓塞手术后,安全返回ICU,已是次日凌晨,值班大夫岳炳勇及护理人员、分秒守护、彻夜未眠,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血压回升,神志恢复,第二天交班时老太太已经能够与医生进行简单语言交流。此时患者对昨夜惊心动魄地抢救过程却还一无所知,反复追问医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躺在这里?
患者继续在监护室密切监护,维持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肢血液循环等治疗,生命体征稳定一周后,转至骨伤二科进行骨折手术。
骨二科术后接力
伤者转危为安创造生命奇迹
今天我院党建办宣传科的工作人员采访了参与救治的有关大夫及患者家属。他们每每回想起这场生死急救,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都忍不住要为病人捏一把汗。据患者家属介绍,根据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想到治疗的这么好,真是创造了奇迹!
据郭占东介绍,经介入、ICU治疗,病人的病情逐步稳定后,转入我骨二科对其骨盆多发骨折、左踝关节粉碎性骨折等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愈后良好,病人今天就要康复出院。
多学科合作
团队综合治疗功不可没
在谈到抢救这位危重多发创伤患者的成功经验时,参与医护深有感触。首先,得益于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的高度默契和丰富的抢救经验,在正确分析病情发展的同时,迅速研究制定施救方案,必定会为成功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其次,医护人员对生命永不言弃的大爱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为抢救生命提供了决定性的保障。第三是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全力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无缝对接,使抢救得力、处理得当。
由此,才让“起死回生”这样的不可思议在72岁高龄患者身上发生了。这例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归功于全体为之奉献、付出的医护人员;也说明市中医院整体应急能力经得起考验,这是又一例全院多学科通力协作的成功范例!
“夫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相托。”高密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古话。
健康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