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成员、皮肤科专家潘炜华教授9月14日专家号明天开约
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团队成员、皮肤科专家潘炜华教授将于9月14日第二次到余杭区中医院坐诊,号源35个,9月7日起即可预约。
预约方式:院内自助机预约(7:20-17:00);电话预约(0571-89020530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
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7月落户余杭区中医院,随后院士工作站专家团队于隔周周五到余杭区中医院皮肤科坐诊,院士本人将于每季度到余杭区中医院工作一天,为余杭及周边的疑难、重症皮肤病、真菌患者诊疗。帮助提升余杭区中医院及余杭区皮肤病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并推荐或协助高层次人才招录,促进学科建设,成立皮肤病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在真菌领域的研究优势为全区真菌病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协助成立区域真菌检查和治疗中心,同时带动检验、重症医学、肿瘤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潘炜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整合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委,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真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兼秘书、真菌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上海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皮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真菌学杂志》、《药学服务与研究》、《世界临床药物》、《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Frontier in Microbiology(IF=4)审稿主编,BMC infectious diseases (IF=2.6)副编辑。
200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9-2010荷兰皇家科学院真菌多态性研究中心(CBS)访问学者。 近5年以第一申请人主持5项基金,包括973课题1项,国家卫生部传染病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卫生部专项基金1项。同期还参与了1项军内重大课题和国家新药重大创制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5篇(SCI 33篇,最高影响因子9.416,累计总和92.79分),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2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于2009赴荷兰真菌多态性研究中心,从事真菌分类及宿主免疫的研究。除荷兰外,还与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等多个实验室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协作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可。研究成果累计获得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2011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三等奖(1),2013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3),201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2014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3),201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2017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1),并获得专利授权10项(其中发明4项,实用新型6项)。
从事皮肤病与真菌病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国际上首次发现3个致病新真菌菌种,其中指甲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原则被列入感染病的国际权威指南;首次揭示我国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新规律,颠覆了“输入性传播”的传统观点,为我国疾控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国际权威传染病学家认为本研究更新了全球组织胞浆菌病流行分布的认识,对组织胞浆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无供电设备条件下廉价、无毒、方便的酵母核酸提取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是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真菌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军内外皮肤病的防治研究,擅长重大疑难皮肤病与真菌病的诊治。承担国家973、军队重大/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5篇,主编专著9部。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各类成果奖共24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4年获首届叶剑英奖,2015年获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获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以及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卓越贡献奖。
廖万清院士领导的学术团队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人,固定研究人员22人,汇聚了包括从荷兰皇家科学院CBS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西根大学国外著名真菌研究机构的归国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背景优势互补、科研思路活跃,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国际水平、以中青年研究骨干为主体的临床、学术团队。
30多年来,廖万清院士领导的学术团队对医学真菌及真菌病进行了系列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隐球菌专业实验室,对以新生隐球菌为代表的医学真菌的分类、进化、毒力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案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实验室在研课题15项,主要包括:973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军队课题2项,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和上海市科委基金9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