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暑假来临,我们需要注意哪几种疾病?

岚山卫生计生



01

高温中暑


关注度:★★★★☆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夏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高温引起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昏厥意识障碍等。


建议

高温引起的不适是可以预防的。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觉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多喝水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能增加液体的摄入量。

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从事户外工作及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等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凉爽通风的环境是防止高温引发的不适、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护措施。当气温达到32摄氏度及以上时,应尽量留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户外停留;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不要把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02

肠道传染病


关注度:★★★★☆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

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建议

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新鲜,要煮熟煮透,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食具要彻底消毒,炊事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个人要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03

手足口病


关注度:★★★★☆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自3月起,疫情逐步上升,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个别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日自愈

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都可检出病毒,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家长们要注意

1、积极预防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以及孩子和看护人的个人卫生,防止因大人隐性感染而传播给孩子。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家要经常通风换气和勤晒衣被。

2、健康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3、做好隔离

患儿居家隔离时限为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不要去幼托机构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4、接种疫苗

EV71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目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