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发展 医药圈迎来“互联网+”新模式
互联网正日益渗透到医疗健康领域,作为传统的医药行业,运用“互联网+”的新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而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日益加快,药企也在用“互联网+”的模式寻求突破与创新。
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国家已于近期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包含三大方面: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在第一大方面,《意见》提出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在第二大方面,《意见》明确要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第三大方面,《意见》表明要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业内针对《意见》的发布表示:“国家正式在顶层设计的层面给‘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名,明确该途径不仅能给人民群众带来便捷,花费下降,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解决医药医疗和医药配置不均的问题。”另外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轰轰烈烈的背后,还有监管问题。
在医药行业中,就存有失信、不法等行为,比如制售假药、欠税等问题。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在《意见》、“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干预下,大量靠倒票生存的商业公司在这些组合政策下,原有价值丧失,面临淘汰出局,药企不法行为将得到进一步的遏制。
另外,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无顾虑、安全放心的医药环境,行业已有所行动。比如在“互联网+药品流通”方面,2017年,中国首家“首营电子资料交换平台”上线,同年,“电子检验报告收发平台”正式启用。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互联网与药品流通衍生出来的医药资料电子化,不但实现了药品流通可追溯,便于监管,而且也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有效推动医药行业的整体升级提供了动力。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强调要加快重点民生领域的网上信用体系。即要创新食药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而在近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国家也取得重要进展,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步显威等。
整体来看,《意见》的发布是对大健康领域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意见》在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加速融合的同时,也在加强惩治力度,划出监管和安全的底线。因此,无论是药企还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都要遵循基本道德规范,为消费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也要满足医药行业的监管需求,保证数据全程留痕,从而可查询、可追溯,同时保证访问、处理数据的行为可管、可控。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