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痛风药:市场大,产品少
本文节选自“药事纵横”《抗痛风药调研报告》,作者:Kailyn。
我国抗痛风药市场已经迎来快速增长期,自2012年开始五年来抗痛风药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其中别嘌醇和苯溴马隆保持平稳增长,非布司他从2013年在我国上市以后增长迅猛,2016年购药金额已经跃居该小类第一位,从而拉动了整个抗痛风药物市场的增长。
以下是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物简介:
别嘌醇:制剂新技术焕发生命力
别嘌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降尿酸效果显著。
1966年被美国FDA批准,商品名“ZYLOPRIM”。
国产药品别嘌醇有十几家片剂生产企业,缓释片剂、缓释胶囊以及与苯溴马隆组成的复方制剂各1家生产企业,无进口药品。
2016年重点城市医院别嘌醇购药金额达到约3700万元,黑龙江澳利达奈德的缓释胶囊制剂“奥迈必利”占据约78%的市场份额,属于制剂新技术使老药焕发新春的案例。
但是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等超敏反应综合征。HLA-B*5801基因阳性是别嘌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苯溴马隆:国内外处境有不同
苯溴马隆是苯骈呋喃衍生物,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于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法国Labaz公司原研(现属赛诺菲-安万特),1971年首先在德国上市,1976年在法国上市,1979年在日本上市,后陆续在多个国家上市,美国未上市。由于严重的肝细胞毒性,2003年法国已撤市。目前主要在德国和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使用。
2014年CFDA曾发通告提醒关注苯溴马隆的肝损害风险,提醒在使用苯溴马隆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避免同其他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我国上市的苯溴马隆为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50mg。国产片剂厂家有常州康普、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胶囊厂家为华神制药厂和昆山龙灯瑞迪。进口药品德国Sano Arzneimittelfabrik 的“立加利仙”片剂(生产厂商德国Excella)。目前进口药品“立加利仙”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非布司他:新型药物,强势发力
非布司他是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分子结构与别嘌醇和嘌呤不同,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优势在于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使用不需要调整剂量,可用于别嘌醇过敏或HLA-B5801基因阳性者。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减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慎用,个别患者也发生过敏反应,同时存在不可预知的心血管风险。
非布司他由日本帝人公司原研。2008年4月EMA批准Menarin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公司的“Adenuric”上市。2009年2月,FDA批准武田公司的“ULORIC”上市,是近40年来美国获批的首个此类药物,2012年被ACR推荐为一线用药。
目前我国上市仅国产药品非布司他片剂,40mg和80mg两个规格,江苏恒瑞、江苏万邦生化和杭州朱养心药业3个生产厂家。非布司他自2013年在我国获准上市以来,药品销售增速迅猛,到2016年重点城市医院购药金额已经达到约7000万元,其中江苏万邦生化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
托匹司他:国内虽未上市,实则暗流涌动
托匹司他由日本富士制药研发,为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非布司他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影响嘌呤及吡啶代谢其他酶的活性。托匹司他几乎100%经过肝代谢和胆汁排泄,不会经过肾排泄,所以本品比非布司他更加适合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
2013年6月28日在日本批准上市用于痛风及高尿血酸症,商品名“TOPILORIC”。美国和欧盟未上市。目前在我国没有该产品上市,但是据检索,目前原料和片剂注册申请共计80条记录,多家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该药的仿制。
Lesinurad(雷西那德):新型URAT1抑制剂,前景不明
该药物属于URAT1抑制剂,原研公司Arade Biosciences,2012年被阿斯利康收购。2015年12月FDA批准上市,2016年2月EMA批准上市,由于肾脏毒性,该药400mg单药治疗“LIGHT”试验在后续的开发性研究中提前终止,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给药400m剂量组显示肾毒性,因此该药最终的适应症为仅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未达到目标SUA水平后才能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推荐剂量为200mg,但其实200mg剂量组并未达到主要终点。
阿斯利康将美国市场商业权利独家许可给Ironwood公司,欧盟许可给了Grünenthal GmbH公司。2017年8月,FDA批准了Arade Biosciences公司雷西那德+别嘌呤醇的固定剂量组合药物。
2017年7月,Ironwood公司开始进行一项长达24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4期临床研究,用来评估在单独使用XOI尚未达到目标SUA水平(<6.0 mg / dL)的痛风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联合XOI使用低剂量200 mg的Lesinurad(一天两次)与XOI单药治疗相比较,评估其安全性(尤其是肾脏和心血管事件)和有效性,该试验预计2022年12月完成。
尿酸氧化酶类药物:二线用药,进了中国指南,尚未进中国市场
由于人类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缺乏尿酸酶,不能将尿酸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囊素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针对此开发的尿酸氧化酶类药物,可以促使尿酸转化为尿囊素排出体外。
尿酸氧化酶类药物分为非重组氧化酶和重组氧化酶两类。非重组氧化酶临床耐受性差,易诱发过敏反应。重组尿酸氧化酶主要包括黄曲霉尿酸氧化酶(赛诺菲的拉布立酶)、聚乙二醇化重组尿酸氧化酶(Crealta公司的培戈洛酶),目前未在中国上市。是常规治疗无效患者的药物选择之一,目前还没有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重组尿酸酶的相关数据。
长按二维码
微信号:xbyytm
⊙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任何建议,不对因任何行为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