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身体湿气开始大涨,艾灸这7个穴位祛湿好!
小编导读
已经进入夏季,气候开始变得潮湿、闷热。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初夏为身体除湿是很关键的一步。除湿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特定的穴位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个艾灸除湿法吧——
当我们人体的正气出现不足或者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导致各种致病因素,并且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知道体内是否有湿?
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项:
1.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3. 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4. 食欲不振,时常胃胀。
5. 虚胖,水肿。
6.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符合的越多,你体内的湿气可能越重。一般到了冬天,这些湿气症状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
第一穴:取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二穴:取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三穴:取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四穴:取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五穴:取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第六穴:取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七穴:取承山穴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该穴能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一天。
艾灸注意事项
1. 在做艾灸时,要专注。开始之前,把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自己身上,艾灸时,抛去烦心事,去感受艾的热力,艾正穿入皮肤,把体内寒湿气赶出来,细细品味,在这过程中,除了艾灸的力量,还有您的精神力量,来共同治愈疾病。
2.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4. 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法或其他穴位刺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