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医院5.12护士节献礼】听,天使的故事:什么也不说,病人需要我
郁钧剑的军旅歌曲《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军人们甘为祖国奉献的革命情怀让我们由衷的敬佩。ICU作为医院的特种部队,我们也借用这首歌表达我们的心声:“什么也不说,病人需要我”。
一个深秋的夜晚,大雨哗哗的下着,九点四十分,电话铃急促响起,“刘老师您好,麻烦您来一趟医院吧,有个造瘘的病人需要您穿刺血液净化,我穿刺失败了!”“好的,别着急,我马上到。”十分钟后,湿漉漉的我出现在病人的床旁。这是一个36岁女性尿毒症病人,昏迷状态,呼吸衰竭用着呼吸机,大量胸腹腔积液,全身高度水肿,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病人有动静脉瘘急需血液净化挽救生命。因为高度水肿穿刺困难已经失败责任护士不敢再穿刺了,医生深静脉置管也困难。我查看了病人的造瘘,拍照片发微信给人工肾崔红霞护士长请教,因为这是她的老病人,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她都烂熟于心,经过她的电话指导,我顺利给病人建立血管通路,看着鲜红的血液欢快的在机器里转动,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一抬眼已是11点多。第二天病人好转了,第三天病人拔管停呼吸机转普通病房,病人得救了,我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
每年大约有20例尿毒症病人因并发症加重入住我科,护士们对造瘘穿刺都有为难情绪。为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重症专业内涵,鉴于该项操作专业性较强,有必要让护士们去人工肾接受造瘘穿刺培训。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崔红霞护士长,她爽快的答应了。崔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给予精彩的理论授课和真人操作演示,分期分批对14名护理组长和护理骨干进行了培训,大家掌握了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如何拔针、治疗中低血压处理以及造瘘的日常护理等。大家纷纷表示再也不害怕收治造瘘的病人了,病人的“生命线”得到了延续。
“ICU吗?我是急诊科,马上收治一名男性无名氏16,多发外伤,请准备床”。十分钟后,急诊绿色通道收入一名车祸伤病人,肝脏破裂,多发骨折,失血性休克。目前从急救站得到的信息是大货车司机,车牌是河北张家口的。病人急需普外科肝脏修补手术,如果不紧急手术病人必死无疑。
没有家人签字怎么办?急诊护士李涛拿出病人衣服抓紧寻找有用线索,病人身份证和手机找到了。手机里有家人的电话,我们打通了病人女儿的电话,告诉她爸爸出车祸了在滨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急需手术,家属一听一下挂掉了。她以为我们是骗子骗钱的,我们反复拨打家属电话,不厌其烦的解释病情,最后家属终于相信了决定马上来滨州,但是需要4个小时后才能赶到。看着病人的病情不断加重,手术必须马上做,主治医生孙振棣再次拨通患者女儿的电话,这次不同的是他录音了,“请您相信我们,病人需要立即手术,需要您的同意,虽然这样不符合流程,但是这样能挽救您父亲的生命。”“我相信你们,请马上手术”。短短的一个小时,家属已经被我们一心救人执着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从不相信到怀疑再到完全信任我们。此时,责任护士术前准备已经做好,手术室张月玲护士长早已备好急症手术间,病人被火速送至手术室,普外科薛栋副主任为病人进行紧急手术,2个小时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4个小时后家属赶到,看到保住生命的家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之前的误会一下消除了。在病人分文未交,家属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四个科室的紧密配合换来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做了多少工作没有人在意,只要病人活下来。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疤痕子宫、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产科重症逐渐增多,对产科和ICU的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孕妇病情危重,经产科医生评估患儿成熟度大多需要手术结束妊娠,这样才能挽救母婴生命。产妇需要术后监护入住ICU,孩子也是早产儿需要入住儿科五病区(新生儿、小儿重症病区)进行监护治疗。
37岁的高龄产妇某某,大女儿14岁,夫妻二人决定再生个孩子与女儿作伴。第一胎就有妊娠高血压,当时并不严重也没在意,这次怀孕27周时,突然头晕全身高度水肿,心慌无力卧床不起,来院就诊诊断为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经过紧急手术剖腹产产下一女。术后在ICU醒来撤掉呼吸机后一直萎靡不振,看着她情绪低落的样子,作为母亲我明白她最牵挂的就是孩子怎么样了,她那么小还能活着吗?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专程去儿科五病区看望了她的孩子,问明了病情,征得儿科五病区护士长的同意为孩子拍了照片。当我给她介绍完孩子情况,拿着孩子的照片给她看时,她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照片中只有850克还带着呼吸机的小女儿,眼睛里满满的都是爱意。之后她的精神一天天好起来,开始进食,遵医嘱活动,非常配合治疗,我们的护士每天3次给她吸奶促进泌乳,她说她要尽快康复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四天后她病情稳定转出ICU继续治疗,临走她感激的说,“多亏了你们每天给我看孩子的照片,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们”。
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一个家庭是如此重要,对一个人的康复起了莫大的帮助。至此我们ICU与儿科五病区有了一个约定,那就是让母子通过照片见面,让焦虑的妈妈不再担心,尽快康复出院。
李阿姨和张叔叔退休后生活悠闲,一天老两口骑着电动车外出游玩,不慎发生车祸,张叔叔因严重颅脑外伤入住ICU,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上着呼吸机用着升压药,生命随时都会逝去。李阿姨也因为脑震荡头皮外伤入住五楼神经外科,一个在二楼ICU生命危在旦夕,一个在五楼需要照顾,苦了独生儿子来回跑。李阿姨本身也是护士出身,她明白在ICU意味着什么,每天因为担心老伴的病情泪流不止。虽然儿子每天报平安她知道那是在骗她,她多想去亲眼看一看老伴的情况啊!
张叔叔三天后病情越来越重怕是过不去当天了。我了解了张阿姨的病情后,决定破例让李阿姨来ICU看望张叔叔,做最后的告别。我找到他们的儿子,说明了意思,开始儿子并不同意怕刺激到阿姨,经过耐心的讲解,张叔叔生还的希望几乎没有,要让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不留遗憾,儿子最终同意了。经过和神经外科张护士长沟通后,用平车把阿姨推到叔叔的床边,平车和床摆在一起,还在病中的李阿姨用颤抖的手紧紧握着张叔叔的手失声痛哭,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就要走了,“老伴呀,我来看你了,你放心的走吧!”。我们惊奇的发现昏迷中的张叔叔突然留下了两行泪水,他听到了老伴的呼唤。张阿姨回病房后4个小时张叔叔安然的没有遗憾的走了。这最后告别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至今挥之不去。
我们科一到节假日最为忙碌,每年的春节都会床位爆满,今年的春节也不例外。每年内镜室的徐海燕护士长都会提前把排班留给我们,上边详细注明每个人的电话,方便我们消毒纤微支气管镜。春节,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也会特意嘱咐医生们尽量集中做不要光麻烦她们。但是今年的春节不同,科里住着一位颈椎高位截瘫的病人,病人一点自主呼吸没有,咳嗽能力更是没有,痰液粘稠量多,一般吸痰管难以吸净痰液,需要纤支镜吸痰,有时一天吸到3次。大年初一,“海燕呐,过年好,不好意思打扰你,我科需要消毒纤支镜,您看什么时间我们去合适。”“刘老师您好,我值班,现在你们过来就行。”
春节七天假,粗略一算,消毒镜子的次数比平时还多。春节我值班,多么担当的一句话呀!有多少医护人员默默无闻的为病人保驾护航!
……
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的席修明院长,在从事了几十年的危重症救治后,他并没有要求他的护士掌握多少高精尖的技术,但他要求她们每天能握着病人的手和他们说说话。是呀,在追求高超技术的同时,给病人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让病人感受到温暖,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换来病人生活的勇气。
ICU,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和奇迹最近的地方。
我在ICU,我们什么也不说,只要病人需要我,再难再累都在所不惜!
作者:ICU 刘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