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中药毒性问题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舍贝里奖授予中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表彰三位科学家“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竺、安娜·德尚、于克·德戴
舍贝里奖
舍贝里奖是企业家本特·舍贝里2016年捐献20亿瑞典克朗(约合2.5亿美元)创立舍贝里基金会,用于推动癌症、健康和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舍贝里基金会资助的舍贝里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每年奖金总规模为100万美元。)
2018年4月13日中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8年舍贝里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宣读了获奖者成就。瑞典王宫大总管斯万特·林德奎斯特随后向三位获奖者颁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早前宣布这三位科学家荣获舍贝里奖,以表彰他们“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经是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三位科学家开创出可以不用化疗的新疗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实施综合治疗,90%的患者在接受此疗法后可被治愈。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公报中说,这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已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在许多国家,这种联合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因此将今年的舍贝里奖授予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安娜·德尚、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
从屠呦呦到陈竺,从诺贝尔奖到舍贝里奖,祖国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再一次在世界刷新高度。
说到砒霜,相信各位小伙伴并不陌生吧!都知道砒霜有剧毒,可毒药怎么能拿来治病呢?
在中医里,毒性指药物的偏性。和你想象中的“毒药”还是有区别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根据药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
大毒药品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安全系数小,一旦中毒就会对机体组织器官产生剧烈的损害,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此类药品绝大部分属于国家特殊管理药品,临床很少应用;
小毒药品对人体危害较小,普遍应用于临床;
有毒药品介于二者之间。
毒性中药往往具有作用迅速、功强力专、作用广泛、难以驾驭的特点。用之得当,立起沉疴;用之不当,立可杀人。取药毒,攻病毒,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
当代研究证实,部分有毒、大毒或剧毒中药确实能攻克一些疑难重症。砒霜有大毒,能攻毒定喘、疗癌肿、喘哮;雄黄有毒,能攻毒杀虫,疗恶疮、蛇伤;大枫子有毒,能攻毒杀虫,治麻风、顽癣; 洋金花、天仙子有毒,能麻醉止痛,治多种疼痛。
但是,这些毒性中药极易毒害人体,故临床应用毒性中药治疗疾病,必须万分谨慎!准确的辨证是毒性中药正确应用的前提。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对毒性中药更应如此。虽然其毒副作用大,容易导致中毒,但只要辨证无误,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选择合适的剂量是防止中药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蟾酥粉有毒,临床用量为15~30mg)。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患者身体的强弱虚实,中药的性质及毒性大小来确定毒性中药的用量,宜少量递增,中病即止,切不可急功近利。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用量过大导致。
通过合理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服用后既达到应有的疗效,又不致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生蟾酥与蟾酥粉:
生蟾酥与蟾酥粉,二者为蟾酥的不同炮制品种,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作用相似。然生蟾酥毒性大,作用峻烈,多制成丸散外用,而且生品质硬难碎,对操作者有刺激性。经酒制后,便于粉碎,并能减少对操作者的刺激性,经炮制后成蟾酥粉,毒性降低,中医常用于痈疽,疔疮,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现代临床可用于抗肿瘤。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别忘了下一句“还有七分效”,辩证地看待中药的毒性,合理利用中药的毒性,让其为我们所用,才是正道!
蟾酥粉
中晚期肿瘤基础用药
仟源中药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