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 | 如皋卫计人谢仁圣带您重温那段记忆!

如皋卫生计生


十年、五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

历史都会铭记这个时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这一坐标

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这场灾难

8.0级地震

突袭中国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汶川县


谢仁圣,现任市卫计委副主任。2008年5月21日,时任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的他受上级委派奔赴四川地震灾区,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谢仁圣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建立了村级卫生管理网络、消毒杀虫网络和疾病报告网络,使灾区群众学会了卫生防疫的基本技能,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江苏省卫生救援队先后两次在谢仁圣所在的第7队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和做法,国家卫生部领导在视察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如皋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对谢仁圣的经历进行了报道。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听众朋友,6月21日,我市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第一人——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谢仁圣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任务,凯旋归来。在他薄薄的行囊中,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参与灾区援建的亲身经历和心灵感悟,本台从今天推出系列报道:《谢仁圣:亲历灾区重建》,一起分享谢仁圣在灾区的心路历程,讲述灾区重建的感人故事。今天播出第一篇:心向灾区


汶川大地震,牵动中华儿女心。灾区重建急需人力物力,卫生人员奇缺,谢仁圣主动请战,参与灾区卫生防病工作。5月23日,谢仁圣和他的队友们抵达重灾区四川,开始了灾区援建工作。



5月23日 阴20~30℃

清晨5:30,四川成都,这是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地方,我却没有看风景的心情,因为我的心早已飞向灾区,作为支援灾区的卫生监督人员,我们肩负着防病救灾的重任。


6:00,四川省卫生厅派车将58名卫生监督人员送往什邡县蓥华镇。从成都出发后,开始的路还算平坦,但越接近灾区,路越难走,原来的公路由于地震已不复存在,新修的路由碎石铺成,颠簸不堪,崎岖曲折,在接近蓥华镇十几公里的路程中,车子爬行了两个多小时。到达蓥华镇后我们着手搭建帐篷,由于镇内一片废墟,无法搭建,只好在镇边选一个稍微平坦的地方。但随后又接指挥部命令,转移到另一重灾区红白镇。一路上险情不断,路两旁的山体滑坡、裂缝随处可见,还要时刻提防山上滚石的袭击。中午12:00我们终于到达红白镇,这里的灾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谢仁圣说:“十邡市红白镇是(当地)受灾最严重的一个镇。那么现在我们派过来的人呢是分片包干,我们南通组六个人,在木瓜坪村,这个村呢,距汶川只有十公里,受灾是这个地区最严重的,所有的房子全部大倒塌了。幸亏是白天,死亡了86人,伤了36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我们感到这个地方的震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小镇已被地震夷为平地,满目荒凉,距离红白镇约500米的路程,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我们只能背负着100多斤重的仪器装备和给养在陡峭的山坡上艰难行进,到达营地的时候个个都累得躺倒在地上大口喘息。


下午4点,饥肠辘辘的我们每人领到一个萨其玛,填了早已饿扁的肚子。接着继续准备和整理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熟悉周边情况,平整帐篷内的地面。晚上,每人吃了一包冷水泡的方便面,尽管很饿还是难以下咽。我们已三天没有洗澡了,身上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潮湿的空气加重了身上的粘滞感,十分难受。我知道困难才刚刚开始,但我无怨无悔。


谢仁圣说:“作为一个如皋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到灾区来,我想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代表我们如皋人为最后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灾区的日子里,谢仁圣每天都被一些人和事感动着,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那些感动支撑着他前行,坚定着他的信念。系列报道:《谢仁圣:亲历灾区重建》今天播出第五篇:心生感动


           

 5月27日      雨 19~28℃

一早就接到了指挥部通知,我所在的江苏省卫生监督救援队第7分队,负责红白镇木瓜坪村居民及中铁二局施工人员的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及卫生防病工作。


木瓜坪村原先是个很美丽的小山村,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山花烂漫。但强烈的地震就像一双巨手,撕碎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到处是断墙残壁、乱石滚滚,只有被砸烂的旅店匾额、巨石之间探出的一两支鲜花,仿佛还能表明这里往日的繁荣与秀丽。


谢仁圣说:“上午10点多,我们正在村里卫生室里配药,看到门口有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小孩。中年人拿着那个木板,固定的木板,小孩在上面刻,小孩刻的字还不错,是具有专业水平的,写的那个字确实不错,一道一道慢慢地刻。我们仔细一看,写的是**之墓。后来我们问这是谁,小男孩说是他妈妈,我们再问旁边那个中年人,说是他爱人。两个人的那种神情啊,我看了之后很感动。旁边的人眼泪都含在眼睛里面。我本来想拍个照片的,后来我们不想打扰他们,就一直没有拍这个照片,我想这个(场景)会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因为地震,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是在用这样简单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纪念他们曾经有过的亲情和爱啊。

面对无情的灾难,只有选择坚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灾区重建贡献一份力量。


正当我们忘我地工作时,突然地动山摇,乱石飞滚,大地在剧烈地左右摆动,我差点被震倒在地。


谢仁圣说:“当时大概是下午4点左右,我们当时正在帮助村里组建卫生室,因为他们的卫生室还没有,只有一个医生。这时突然感到地上在左右摇晃,大概有10几秒的时间。后来听说是5·12以后最严重的一次(余震)。摇晃的时间如果再长一些,(房子)可能就倒下来了,(人)站不住了。幸亏我们周围没有大的建筑物,还是相对安全的。”


余震过后,山上石头翻滚扬起的灰尘许久都没有散去,我的心更加难以平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如此强烈、惊心动魄的地震,终生难忘。晚上回到营地后才知道,我们路遇的是青川6.4级余震。


我躺在地铺上,回想起今天发生的的那一幕幕,久久难以入睡。离家这么久,我十分思念家乡的亲人。但是,为了这些失去了家和亲人的人们,我们愿意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灾区防病工作紧张忙碌,一旦忙起来谢仁圣总会忘了时间,而6月2日这个日子却令他终生难忘。系列报道:《谢仁圣:亲历灾区重建》今天播出第七篇:废墟上的生日


                        

6月2日      阴雨 20~30℃

山里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很大,前几天又连续阴雨。我们住在玉米地的帐篷里面,夜里盖着薄薄的被子确实有些冷,早上5点多钟就被冻醒了。我的好几个队友患了重感冒,我也不能幸免,还好从家里带了感冒药。


简单休整后,我依然坚持和队友们奔赴工作一线。虽然队友们都劝我留下,但我想目前的防治任务仍很繁重,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力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都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在灾区,志愿者们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小的感冒又怎能将我打倒。


上午8:30分达到驻点村后,队员们立即奔赴各自的岗位开展工作。我们带着村消毒杀菌队将村内所有的帐篷进行了消毒,接着又召开了村民小组长会议,进一步落实传染病报告和集中供餐点消毒问题。


10点多,我们忽然看到5组的村民抬着一袋约50公斤的发芽土豆,正往集中伙食点走,经询问得知,红白镇救灾点正在发放这批土豆,共10多袋,我们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接报后,一方面通过红白镇广播站要求广大村民不要食用发芽土豆,另一方面要求所有卫生监督人员对驻点村的集中伙食点予以清查,收缴发芽土豆。各工作队立即行动,共收缴了13袋共650公斤发芽土豆,全部送垃圾集中处理点,从而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大范围食物中毒事件。下午,我们又组织对食堂、厕所等关键部位进行了二次消毒,接着,还组织村民对全村的环境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清扫卫生死角。


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地后,却意外地受到一条祝福短信。



谢仁圣说:“省卫生厅周婷处长给我发来短信说:祝你生日快乐。我才想起来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一天是在紧张而忙碌当中度过的,特别是现在,人员少了,工作量不断增加,到了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全体战友,用矿泉水代替酒大家都祝福我生日快乐。后来我们所里的领导和同事相继发来了短信,表示祝福,我非常感动。”


因为感动,所以坚持,废墟上的这个生日将令我终身难忘。


谢仁圣说:“我想呢,在我一生当中有生以来在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期度过这样一个生日,应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生日,虽然说没有酒没有面条更没有蛋糕,但是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刻度过这样一个生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深深地感到后方的领导还有同事们对我的关怀和关注,心里想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期望和重托,圆满完成抗灾防病的任务。”

 

内容转自FM983如皋汽车广播

采写:余慧、徐婧

播音: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