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保局将洗牌医疗?“三保合一”、“药医价格全管”,权力太大了!
3月13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亮相。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在此基础上,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被业内人士认为将深刻影响中国医疗界。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博
根据方案,国家医疗保障局把原属人社部的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计委的新农合职责、民政部医疗救助职责,及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收拢整合到一处,由国务院直属。
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相关医疗保障基金,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等。
同时,为提高医保资金的征管效率,将基本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整合了原来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定价制度,对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保合一”真的来了
“三保合一”整合了原来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定价制度。
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整合进入国家医疗保障局,标志着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迎来重大变革。“腾笼才能换鸟”,只有把虚高的药价、卫材,医技检查费的不合理切实有效的降下去,才可能把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上去。医保部门具有了医疗收费服务价格定价权利,必将引领新医改。
长期以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在筹资、管理和结算的问题,是中国医保分疆而治的难题。由于分属两个部门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在大多数地方并行:两套经办机构、两套人马、两套信息系统,且两个经办机构的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动进城的背景之下,一分为二的治理不但存在重复建设,更导致大量重复参保。
统计资料显示,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重复参保约占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大量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导致风险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分担,加剧了医保基金财务危机的可能。
据统计,新医改以来政府卫生经费投入巨大,2009-2015年的7年增幅高达160.22%、政府支出总计达59102.95亿元。但是,医疗费用投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很多地方却出现了医保资金收不抵支的状况。
事实上,截止2018年1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市地区实现“三保合一”,不过与本次调整不同的是,合一后由人社局负责。
有专家认为,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资金池扩大或将有效解决医保资金个别地区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管理权统一,有助于增强支付方相对于服务方的监管话语权,并增加管理中的效率。监管权力收紧将是未来支付方和服务方改革的最重要环节。
“大支付方”和“超级采购方”
而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整合进入国家医疗保障局,也引发了众多讨论。
专家表示,此种做法,无疑是将医保视作一个应有完整权利的市场主体,而药品、医疗服务、补充医疗保险都是医保购买的产品。作为买方,医保可以与作为药品卖方的生产流通企业、作为医疗服务卖方的医院、作为补充医保卖方的商保公司进行价格谈判。
可以预见,医保在未来药品、医疗服务定价,以及采购价格等方面的强势地位,国家医疗保障局将成为“大支付方”和“超级采购方”。而与之相对的,这对新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立医院控费将迎来一场风暴
此前曾有专家表示,医保控费的效果取决于各主体的利益是否协调。
我国此前的医保控费更像是医保部门一方的事情,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患者都只是被动配合。在这种控费背景下,相关主体为了各自利益都各出其招,政府医保控费的政策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如今强势的医保部门形成,可以预测,虚高药价将进一步打压、医院灰色收入利益链或将斩断。
一位医疗领域资深记者发表评论认为,公立医院控费将迎来一场风暴,更准确地说是规范医疗服务下的控费风暴。
医疗服务行为监控会提升医生“待遇”
“三保合一”必将加强对医生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对医生必然带来重大冲击,医院靠药品、耗材灰色收入利益链将逐步切断,靠乱检查、过度治疗的收入将缩减,只有在规范医疗服务下,医疗服务价格才能提高,医生的待遇也会相应提升。
医改不是改医,让医生参与医改新的游戏规则制定,获得医生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提升医生的待遇,才是民众之福,国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