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规则|区域胸痛中心,如何真正当好“带头大哥”?
当前,胸痛中心建设正在迎来燎原之势,但一些医院对胸痛中心建设还存在认知“盲点”。那么,科普贴来了!
作者|万笑笑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抢救胸痛患者,关键在与时间赛跑,胸痛中心的成立,无疑是胸痛患者急救的福音。近日,“西南县域胸痛中心建设促进会议”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参会领导合影留念
为了团结省域力量促进西南县域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完善,来自贵州、广西、广东、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西南地区的县域医院相聚遵义,共同交流学习县域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专家、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石蓓反复强调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打造区域影响力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1月9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网注册医院数已经达到2507家,相比2016年8月只有5家申请的数量,胸痛中心建设的燎原之势已经到来。
▲石蓓教授介绍贵州省胸痛中心建设情况
石蓓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家胸痛中心分布情况,贵州省以11家通过认证的成绩排名第11位,其中通过标准版认证4家,通过基层版7家。
石蓓教授所在的遵医附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6年2月25日,与各协作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急诊科实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在转送患者同时启动导管室,使得病患到院后,直接进入心脏导管室,极大地节省了救治时间。
今年5月,遵医附院胸痛中心成立了贵州省区域胸痛联盟,深化与省内三十余家县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急性胸痛联合救治联系,推动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加速胸痛中心的建设。
今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被评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基地,是对遵医附院胸痛中心在区域影响力、急救能力、教学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肯定。
连接当地基层医院
“协同救治一张网,打通生命的通道!”石蓓教授说,遵医附院通过以胸痛中心为切入点和纽带,加强与上级和基层医院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完备的双向转诊,促进区域医疗水平共同提高。在信息沟通方面,建立了遵医附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和基层胸痛中心资料群。
▲遵医附院胸痛中心帮扶下的部分县级医院
尤其在谈到帮助基层医院建设胸痛中心时,石蓓教授更是娓娓道来。“我们的‘心梗一包药’已经全面覆盖了!其次,在对建立协作关系的基层医院培训方面,要有步骤有节奏的推进,要有章法。从基层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制定到执行、修改、培训及演练;原始数据记录到核对、上报;各个救治环节的仪器配备检查到管理;心内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保安、保洁以及120急救人员在内的培训都是特别必要的内容。”
培训,看似容易,实则要做到有效率、有成绩就需要有章法。石蓓教授介绍,第一步需要协作的基层医院统一网站注册和统一标识制作。
第二步就是反复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有现场培训,包括胸痛患者登记方法、院前接诊胸痛患者流程、心肺复苏的操作规范、急救设备的使用、三种再灌注流程的培训、流程的制定及修改;同时,从院大门口——120急救处——急诊科、分诊台、胸痛诊室、抢救室、留观室——挂号、收费处、药房、住院处——心内科病房的流程也需要培训到位,包括急性胸痛接诊流程、保安对胸痛患者的处理方法、典型心电图的识别、胸痛专用车的配备内容。而且,随着沟通形式的多样,远程培训和微信群培训及电话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各方面的反复培训,要给出基层医院具体的改进意见,并且组织到遵医附院胸痛中心学习。
目前,遵医附院专家已经到35家协作医院进行了50余次培训,以培养基层医生的临床急性胸痛相关疾病救治知识为核心,大力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形式包括通过远程网络授课、与急诊科和心内科医师现场指导和随时随地的微信联系等。
第三步,模拟暗访及现场演练。
第四步,预检,包括现场核查基本要点、数据、现场核查资料、汇报材料等。
第五步,共同接受专家现场审核。
截止今年8月,贵州省已有七家县级医院(务川县人民医院、思南县人民医院、凤冈县人民医院、绥阳县人民医院、黔西县人民医院、余庆县人民医院、岑巩县人民医院)在遵医附院胸痛中心的帮扶下顺利完成了由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派遣的专家现场核查。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石蓓教授也很坦诚的谈到贵州省胸痛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是,贵州省胸痛中心建设起步晚,标准版建设启动于2015年开始,区域胸痛联盟构建于2016年实施;二是,基层胸痛中心建设难度大,具体问题有人力资源严重缺失,专科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等;三是,医院急诊救治能力的发展意识相对薄弱,对胸痛中心建设理解不足。四是,需要政府重视和支持胸痛中心建设。
~~END~~
越县域,越懂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