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干货!品类管理的三大误区、两大瓶颈!

中国药店


品类管理,让商品结构合理,找出核心品种,进行重点陈列,这是基本思路。然而执行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分清次序,商品调整之前要进行商圈调研,了解主流顾客,潜在客户,他们的需求是调整的依据,并不能由总部统一一张商品组织架构表,而忽略了顾客个性化消费。淘汰商品,也要根据其动销率,公平考核,严格执行。

 

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在做品类管理时总是把目光放在“品类”二字上,只要一提到品类马上想到的是商品。其实品类管理并不是单纯地对商品的管理,而是要在品类管理的整个过程上做文章。

 

问题1:一张商品组织架构表全店通行

众所周知,每个商圈、每个时期、每个门店的商品组织表是不同的,但多数企业存在不同面积、不同商圈的门店以及乡镇与城市门店共用一张商品组织表的现象。这样的商品架构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肯定不能。

 

问题2:采用总部控制门店的做法控制商品SKU

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宏观控制微观”,这样操作是把所有商圈和所有顾客的需求统一化,忽略了顾客的个人消费特性,更谈不上门店的个性化经营了,这样做出来的品类管理,即使门店自己满意,消费者也不会满意。

 

问题3:商品组织表的制定没有“以顾客为本”

当前很多企业在商品引进方面普遍存在供应商推销什么商品,就引进什么商品,甚至出现哪个商品的进场费用多就引进,缺少对商品整体结构的评估,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有的公司甚至会出现引进商品很容易,淘汰商品很难的现象,典型的强迫消费者消费。


▌瓶颈一:只引进新品,难淘汰老品

这是因为,门店往往只看重新品的进场费,而忽略了对商品占用资金指标的考核。

 

解决方案

  1. 平衡考核比重:在考核采购对进场费用收取的同时,要以同样力度考核商品的资金占用率和商品的品效,以及商品引进的成功率。


  2. 健全考核体系: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不是对某项工作分开进行考核,而是要进行综合考核,例如在考核新品进场费的同时,要增加对采购及营运进行新品培育成功率的考核(建议同时对采购进行新品淘汰率的考核),以及对商品资金占用率的考核、品效和米效的考核等。


  3. 细分考核项目:当前大多数企业只重视销售额、毛利率、商品周转率、商品贡献度、进场费用收取等最基本指标的考核。这是考核表象,其实实现这些指标需要实现很多的指标来完成,也就是要将这些指标进行细分,例如,不要简单考核销售,应该考核品效、米效以及各分类商品的销售占比,以此来综合考核销售指标。


  4. 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规则:大多数企业都会遇到引进新品供应商和采购都很乐意,但是淘汰商品采购就遇到难题的问题,这主要是缺失了公平公正的考核规则,任何一个游戏没有规则,就会乱套。如果无法进行商品淘汰,品类管理还能实施吗?


  5. 严格执行考核规则:考核规则制定好以后,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如果在执行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则执行,那么规则变成一纸空文外,还会给工作带来很多的被动。


瓶颈二:人性化操作变成人情化操作


人性化操作中的“人”应该是指顾客,而不是供应商,更不是自己。

 

解决方案:

  1. 公平、公正、科学地对待每个商品和每个供应商,这是实施品类管理的前提。

  2. 客观分析每个商品及每个供应商的状况,这是实施品类管理的关键。

  3. 一切工作坚持“以顾客为本”的原则是实施品类管理的根本。 

来源:华商纵横超市管理专家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