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2017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预防卒中,你我同行
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脑卒中的危害
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第一位死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2016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群占近50%,而在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中年人群占比高达60%以上。脑卒中对我国中年人特别是劳动力人群形成了严重威胁。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防控要点
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美国等进行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FHS)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工作后,美国卒中标准化发病率50年来持续下降。截止2014年,男性美国白种人65岁之前发生卒中的比例从19.5%降到了14.5%,女性从18.0%降到了16.1%。另一项BASIC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目前国际公认的脑卒中防控措施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卒中防控知识
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