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春捂秋冻”到底咋回事?经常浑身疼痛的人一定要看看!

优德医药

春捂秋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昼夜温差也越来越大。保暖工作开始提上了日程,但是历来就有“春捂秋冻”之说,究竟怎样科学的理解“秋冻”呢?



01

“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产热效率,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02

“秋冻”有助于预防感冒


秋季天气转凉后,时而出现气温回升的现象,俗称“秋老虎”。因此,过多过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因热伤风感冒


03

“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


人的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秋冻”并非适宜所有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等特殊群体,并不适合低温,“秋冻”于身体无益。


那么哪类人群不适合“秋冻”呢?


01

慢性肺病患者


这类病人,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02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冷使血管收缩,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03

胃肠病患者


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这类患者正气不足,卫外防御功能下降,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这时再“秋冻”,只能是自找病痛了。


04

关节病患者


“秋冻”要适度,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如头、胸、腹、足、颈、肩、腰、膝关节等。如患者增添衣服后仍不能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尽快治疗。


0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除了上面提到的5类人群不适合“秋冻”之外,身体有四个部位也千万不能冻!


第一、
 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易受风邪侵袭,因此,固护头部阳气尤为重要。从西医角度看,气温较低时,头部暴露于外,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可能会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第二、
 腹部


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经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经等。


第三、
 足部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第四、
 后背


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关于“春捂秋冻”的知识点,你还有什么本文没有提到的科学的建议呢?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宝贵建议。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健康,关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