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职业精神·对话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郭璐萍: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郭璐萍,是中国(江西省)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在突尼斯开展医疗工作期间,她时常感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工作。2016年春节前回国探亲期间,40岁的她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即使如此,她仍然希望能够重返非洲,因为那里还有很多病人在等着她。
8月17日,记者见到了来京参加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的郭璐萍。经历了一年多的治疗,今年5月底,郭璐萍打完靶向治疗的最后一针,拔了针就返回新余市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岗位,在出门诊的同时,负责该院病历质检等工作。“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希望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出门诊,还要拿起手术刀。”交谈中,郭璐萍始终面带微笑。
此次是记者第二次和郭璐萍近距离接触。第一次是2016年4月末,当时的郭璐萍正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科接受治疗。住院期间,郭璐萍写满6个笔记本,内容大多是与她预约手术的突尼斯孕妇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患病后的郭璐萍依旧念念不忘突尼斯的病人。
2014年3月,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选拔组建之时,郭璐萍主动请缨,11月赴突尼斯,在西迪布基德省医院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2015年7月,郭璐萍出现左胸肿痛。远在国内的丈夫闻讯后,多次催促她回国检查,可她仍在非洲坚持工作了5个月。她说,当地病人多,医生少,自己走不开。
她的主治医生、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二科主任熊秋云说,术后数天,郭璐萍就问他能不能把化疗药带到突尼斯去。她还特别问了自己手部功能能否恢复,因为她还想再拿起手术刀。
回忆起在突尼斯的行医经历,郭璐萍介绍,西迪布基德省医院妇产科有60名护士,但加上她和另一名中国医生,只有3名医生。
“一些孕产妇太不容易了,坐着简陋的牛车一路颠簸,甚至光着脚走上几个小时赶到医院,怎么忍心推辞呢?”郭璐萍说,援非期间,她累计完成手术近500台,迎接了1436个新生命。
2015年3月16日的一幕,让郭璐萍记忆犹新。当地时间凌晨4时,一名入院孕妇频繁宫缩,宫缩时胎心音只有80次/分,有时甚至降到40次/分,凭着近20年的妇产科临床经验,郭璐萍迅速准确地判断这是急性胎儿窘迫症,胎儿随时可能胎死腹中。情急之下,她决定做局部麻醉。她顾不上给刀片上刀柄便飞快手术,从孕妇进手术室到胎儿取出,只用了短短3分钟。此时,产妇宫内只有几十毫升羊水,胎儿全身被脐带紧紧捆绕了3圈。见此情景,现场的值班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国医生t rès b i e n(很好很棒)”。
记者:您怎样理解医生的职业精神,又是如何践行的?
郭璐萍:面对病人没有种族、国籍之分,对待所有病人都应一视同仁。对于医生来说,病人的认可是最高的褒奖。
援非期间的一个凌晨,一名产妇脐带脱垂被送到医院。当时产妇只能触及微弱的血管搏动,胎儿可能几分钟内死亡。可医院仅有的一间妇产科手术间正在手术中,再等下去胎儿恐怕性命难保。情急之下,我决定把手术安排到外科手术间。由于以前剖宫产的急诊手术几乎没有在外科手术间进行过,搭台的助产护士不会操作剖宫产助手程序,我只能独自一人完成所有操作。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是给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因为没有手术室的原因让患者失去生命,作为医生,我打心底接受不了。从那时候起,我决心改进当地医院较为落后的工作制度,经过多方努力,力排众议,将在外科手术间开展妇产科手术形成该院常规的规定,并且手把手地培训外科医生和护士关于妇产科的手术操作。为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记者: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在患病后还希望重返非洲?
郭璐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原本和外国病人约定,探亲后就返回,到她们分娩时为她们做接生手术,现在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回去,感觉很惭愧。无论在哪里,只要还是医生,就应该想着病人。一年多来,我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并获得了诸多荣誉,但是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普通医生,时时刻刻思考怎样为病人多做些事情。
来源:健康报新闻频道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胡 骏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