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发烧了,怎样才知道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夏秋季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
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一旦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引起重症。
1发烧了,怎样才能知道是登革热呢?
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在常规检查中可以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2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是怎样的?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3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4如何确诊登革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5实验室诊断标准如何?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 x 109/L以下。
2.尿常规: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
3.血生化检查: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心肌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呈轻中度升高,少数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减少。
4.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
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进行病毒分离。
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到高峰,可维持2~3月;发病1周后可检出IgG抗体,IgG抗体可维持数年甚至终生;发病1周内,在患者血清中检出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也可结合捕获法检测的IgM/IgG抗体比值进行综合判断。
6重症登革热有哪些预警指征?
(一)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者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二)临床指征
1.退热后病情恶化;
2.腹部剧痛;
3.持续呕吐;
4.血浆渗漏表现;
5.嗜睡,烦躁;
6.明显出血倾向;
7.肝肿大> 2 cm;
8.少尿。
(三)实验室指征
1.血小板快速下降;
2.HCT 升高。
7如何诊断重症登革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脑炎、脑膜脑炎)等。
8听说登革热没有特效药,那么应该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
(二)对症治疗: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1.补液原则: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可给予平衡盐等晶体液,渗出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尿量达约0.5 ml/kg/h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
2.抗休克治疗: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输液种类及输液量见补液原则,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的休克,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治疗。
3.出血的治疗:
(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
(2)严重出血者,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3)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应输注血小板。
4.其他治疗:在循环支持治疗及出血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9如果确诊为登革热,需要隔离吗?
如果确诊为登革热,需要在医院防蚊隔离治疗,以免经蚊子叮咬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隔离时间一般为5天左右。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10登革热预后如何?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较低。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