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利好频出,中药饮片市场频现新增长点
进入2017年下半年,中药上市企业陆续发布半年报。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在近期发布了业绩预告,中药饮片同比去年增长幅度明显。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增长为23.8%,而中药饮片的增长更是高达4倍。翻开中智药业2016年年报,可以发现,乘着中药政策的东风,公司的破壁草本品类在2012-2016年产品上市以来均有所增长,占领了草本养生品类的先机。
政策利好激发了中药饮片行业的创新,但同时,行业集中度、质量标准等问题依旧尚未得到解决,究竟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如何?随着《中药饮片行业发展与监管》调研的进一步开展,围绕着中药饮片“行业政策、行业标准、行业监管、企业走访、行业创新”五个维度,《医药经济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一探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究竟。
政策密集发布
中医药产业连连利好,中药饮片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再次走进业界和大众关注的视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知,从2006-2016年,中国中药饮片的销售规模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高居医药工业药物子行业榜首。中药饮片2016年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近15%,为医药工业各子行业增速最快,占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6%。
这一切,离不开近几年政策方面的支持。
2015年开始,中药行业真正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当年4月,《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发布,其发展目标中提到:要求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和相关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和产品;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打造精品中药材等。
次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提出要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中药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切实保障百姓用药安全有效。推动建立常用中药饮片供应保障体系。提升中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绿色高效的中药先进制造体系。
已经正式实施两个月有余的《中医药法》也从法律层面对中药饮片做出了扶持,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这些政策,均从正面释放出了扶持中药饮片行业、建立标准提升规范化生产、以提高行业集中度的信号。
除了以上围绕着中药饮片出台的政策,行业内其他政策也从侧面鼓励了中药饮片的发展。广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分析指出,“零加成”政策的施行,医院为减少损失将增加中药饮片使用量;其次,降低药占比、新版医保目录调整的过程中,中药饮片作为化药、中成药的替代品受到政策利好。与此同时,2017新版医保目录严格限制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作为替代品受积极影响。中药饮片也正成为推动中药企业发展的主要业务领域。
2007-2017年中药饮片政策盘点
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做好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的备案管理工作,CFDA此前起草了《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同时,不少部门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力促饮片行业步入规范运营的轨道。药典委还组织开展了《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编制工作。
时间往前推,还有一项举措值得注意: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这意味着中药产品上游质量控制全部下放给企业,也要求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质量追溯体系来统一监督生产的各个环节。
另外,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多个省市陆续有了自己的细则落地,广东、云南、赣州、郑州、哈尔滨等省市均已发文要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样是中药饮片除外。
这些措施均是在顶层设计政策发布后提出的具体细则,也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业内人士提到,细则的出台让他们看到了决策者的决心,将发展中医药真正落到实处。
但中医药的政策改革仍任重而道远。当前,中医药发展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参与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制完善期,还面临着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基层发展薄弱、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在国家政策鼓励及行业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整合趋势明显。一些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被拉升。规模小、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足、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将加速一批中药饮片的出局。
根据中国财富网的分析,近几年中药饮片子行业的销售增长速度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2017年第一季度,中药饮片排行榜(不统计统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草晶华破壁草本为主营业务的中智药业集团,以4.5%的份额位居榜首,同比增长51%,排名高于第二名康美药业和第三名同仁堂。
而从源和药业、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太龙药业、香雪制药、康美药业6家上市公司2016年的报告也可以看出,中药饮片在各公司的总营收上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源和药业的中药饮片收入甚至达到公司总营收的94.69%。
这一切离不开中药企业近些年的并购和投资。2015年,中国中药以83.46亿元收购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87%的股权,进军中药饮片中的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江西宜春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启动,政府出资6亿元作为引导资金,以1∶4的杠杆向社会资本募集资金24亿元。广药集团投入2亿元资金成立了我国首个中医药发展国际化基金,用以支持集团旗下名优中药产品的境外注册、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合作等工作。
据了解,国内多家上市药企纷纷通过设立中药饮片公司或产品加工基地、收购中药饮片企业股权、设立中药饮片并购管理基金等方式涉足中药饮片,实现提前布局,欲在行业整合升级之后抢占先机。
中国化药制药工业协会特邀副会长兼医药政策法规专委会主任张自然博士也曾表示,随着中药饮片行业监管趋严,饮片包装管理的逐步推行,国家炮制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家政策、资本和互联网的驱动,行业内并购重组的加快,中药饮片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将逐步改观,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取消加成、不计算药占比及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等,都将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速度继续领先整个医药行业。此外,新型中药饮片不断涌现,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尤为抢眼。
中药配方颗粒破局
政策红利迸发的市场机遇,也将带来一轮技术革新。相比传统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盈利能力更强,且较中成药生产周期更短。而《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释放出的信号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其中,让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版图得以扩大。
目前,我国配方颗粒市场呈现规模小、增速快的特点。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104亿元左右,同比增速约30%,但在饮片市场的份额仅为6%,其主要原因是需求端受限于二级以上的中医院和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医保覆盖。相比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地,配方颗粒市场占比约60%且均实现医保覆盖,我国配方颗粒市场提升空间巨大。未来政策放开下,医保也将在全国逐步推进,预计2020 年饮片市场占有率超10%,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渤海证券分析师任宪功指出,《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放开政策限制是必然趋势。经过多年技术积累,试点企业生产配方颗粒工艺已成熟,品种储备均在500 种以上。相比生产工艺已趋成熟,大多试点企业市场仅覆盖少数省市地区,市场仍处拓展期,所以大多试点企业仍积极拓建产能,在政策逐步放开过程中,巩固市场地位。此外,多家上市药企已开始布局中药配方颗粒,等待行业准入政策放开。
除6家国家试点企业外,各省市配方颗粒试点工作也在陆续开展。目前已获批的省内试点生产企业主要有力源药业(吉林)、济人药业(安徽)、神威药业(河北)和康美药业(广东)等。此外,浙江、江西、黑龙江、湖北等省份以科学研究的名义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发展规划,公开进行研发性试点工作。有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放开后行业新进入者有望率先占领省内市场。
中药配方颗粒还具备不纳入集中采购、不取消加成、不计入公立医院药占比等政策上的优势,所以也颇受市场青睐。当然,由于成分复杂,每一味中药材从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等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各地标准不一,如何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