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拟划12条红线遏制药品原材料垄断

医药并购圈

在各地数度出现药品短缺和招标“断供”之后,管理价格秩序,以防止垄断而出现短缺,正在成为监管方探讨的方向。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征求意见稿),欲给经营者划12道红线。

而依照一些药企给到南都记者的爆料,在此前已有个别品种由于原料药遭上游控制而出现供应紧张问题,部分品种甚至被指原料涨价10倍。

原料紧缺个别药价格暴涨

今年5月2日,广东药品交易中心发布第五批未按合同供货及未及时供货企业清单,多达1004个品规的药品出现供应问题,就曾引发各方关注。

当时被曝光的名单涉及135个药企、68个药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这一此前被爆出因原料紧缺而出现断供的救命药同样在列。

而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在业内看来,因原料供应问题引发的药品短缺正在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如果只是涨20%~30%,是不会引起发改委发文要调查的。现在的问题是,个别品种甚至出现了10倍的涨幅。以某蛋白质类的原料药为例,之前价格才1300多元,曾一度涨到1万多元,现在即便降了点,也还要8000多元。再以某中药膏药为例,一开始只要5万元每公斤,目前要价50万每公斤。”广东一家不愿具名的药企董事长张生亮(化名)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

据其介绍,一些药品的原料文号可能会有很多,但实际上,在生产的企业往往不多,有的甚至只有2~3家。供求关系失衡后,一些原料厂家甚至会要求参与成药的利润分成。

反垄断12道红线呼之欲出

而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多少给一些饱受大幅提价之苦的成药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

为进一步规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行为,遏制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征求意见稿)已明确“不得达成横向价格垄断协议”,对经营者划出了12道红线。

事实上,由于原料药垄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征求意见稿出炉之前,仅2017年,发改委就已经公告过3起对于原料药的处理结果。

前两期公布时间都在今年2月,先是武汉新兴精英医药有限公司,因垄 断 水 杨酸 甲 酯 原料药,被罚220余万;紧接着山东潍坊隆舜和医药,被指阻碍调查取证,领罚12万。而最新一次则发生在上个月3日,浙江新赛科药业和天津汉德威药业,被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高价销售异烟肼原料药,一共被罚44万余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28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九部委还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当时就已经表示要严打原料药哄抬价格。

药品短缺还需分析客观原因

此次征求完意见,文件正式出炉后,能否起到作用还有待观察。但国内一家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相关负责人陈抗(化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介入,已是一个积极的迹象。

陈抗(化名)坦言,不容否认,确实有一部分药物存在因原料药厂家价格垄断导致的缺货问题。例如,艾司唑仑片这一主要用于抗焦虑、失眠的药物,但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和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达成并实施艾司唑仑原料药、片剂垄断协议,一度导致艾司唑仑片价格大幅上涨。

不过,陈抗同时也指出,要更为合理地解决药品供应紧缺问题,还需要分析导致紧缺的客观因素。首先,可以看看是否是因为原料等成本价格涨价导致,例如一些降压药很多年没涨价了,100片价格还是2~3元,这个价格要是在90年代,还算正常,现在还是这样的价格,就已经明显脱离价格成本规律了。

另一方面,环保可能也是客观因素之一。国内的大部分西药原料都是化工合成或半合成,而目前全国各地,包括华北和浙江等地,原料药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环保压力,个别企业还因此停产。

此外,药品短缺还需要看究竟是一个省缺,还是全国性短缺。如果一个省缺货,另一个不缺,就可能需要检查招标等政策性原因。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