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人物 | 探访“标准老大夫”——于福恩:用自身行动践行医德标准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今天, 小编探访了城阳人民医院的一位标准老大夫——神经内科主任于福恩,他三十五年如一日,坚守临床,用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挽救病人,以己为例为医学后辈传道受业,用自身行动践行医德标准。

  ◆    

35年临床经验,胆大心细挽救病患


  1982年参加工作的于福恩主任,研究神经内科这一领域已经是第35个年头,依旧坚持每周三、周五门诊坐诊,经过他诊治的患者早已不计其数,有一位38岁的急性中风患者令他至今印象深刻。于福恩主任回忆说,大概是2013年的时候,这名患者突然右半边身体失去知觉,被紧急送往我院救治,经检查后确诊为突发性脑梗死,出现偏瘫症状。


  对于突发脑梗死,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溶栓治疗,但在当时,溶栓的最佳时机是出现偏瘫症状后的3个小时之内。这个病人送到医院时距离偏瘫发生时间已经超过了3小时,正好处在溶栓治疗时机的临界点上,而且CT检查在患者脑内看到了一块可疑相关病灶,有可能部分脑组织已经坏死了,溶栓治疗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于福恩经过多方考虑,大胆施救,成功为该名病患做了溶栓治疗。  

  于福恩主任告诉小编,当时了解到这位患者38岁,还很年轻,如果不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以后的生活恐怕都不能自理,经过多方面考虑、比较,还是决定对其进行溶栓治疗。“那以后,我在超市遇到过这个病人,看着他推着购物车在买东西,行动自如,我内心特别的欣慰,冒风险也是值得的。”于福恩主任坚定的说。


  ◆    

传道授业,杏林春暖

  于福恩主任擅长脑血管病(中风)、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癫痫、脑炎、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神经内科更好的发展,他毫不吝惜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医院里的年轻医生大多听过他的课,科室里的医生他更是手把手的教。 


      于福恩主任的门诊病人平均一年有近两万人,住院病人还未算入其中,与此同时,他还担任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天津医科大临床医学院等大学的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工作,白天坐诊,晚上备课,休息时间还要给医学院的学生们上课。这样的工作安排,比专职教授要辛苦很多,但于福恩主任却说,现在医学院学生压力都很大,毕业后从事医疗的不足七成,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多给他们一些信心和帮助。

  于福恩主任现任青岛市脑血管病学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学会头痛专家组副组长、青岛市中西医结合急救学会会员等,曾任滨州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委,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滨州考点考官等。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研和参研课题获市科技进步奖四项,其中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编写了《新编临床实用大全》、《新编临床神经内科学》、《现代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等著作三部。他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凝结成知识精华,传递给医学后辈,大医精诚,杏林春暖。

  ◆    


医者仁心,用行动践行医德标准


  “医生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医德,有才无德也是无用之医。”于福恩主任说。多年前,家住惜福镇街道一名男患者,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留下了癫痫后遗症,经常犯病住院。在与其家属沟通,于福恩主任了解到,其家庭状况不是很好,全靠他的妻子一个人工作养家糊口。于是,于福恩主任就承担起了该患者“家庭医生”的职能,如果病人情况不是很严重,他就去病人家里给他诊断治疗,以此省去了病人往返医院的费用。

  类似的出诊,于福恩主任每年都有十余次,他说,这样做只是自己麻烦一点,但对需要的病人来说却很重要。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参加义诊活动,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健康教育。多年来,他用行动证明何为医德。于福恩主任多次被评为我院“优秀医师、优秀科主任、十佳科技能手、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卫计局“优秀党员”,还曾获得“城阳区十佳文明市民”、“全市两好一满意服务标兵”,“最美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编辑:萱  萱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