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内针--揿针疗法
中国针灸学会皮内针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了,我荣幸成为第一届委员,同时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咱得继续努力,继续加油,离心医之路再近一步。
皮内针是微创,是在局部进行刺激,也就是在最应该微创的地方,用最小的微创带来的应激反应,所以取穴较少,我取穴最多两个穴位。
来诊室的亲们都知晓,我临床上针药并行,秉承的中医外治七要点:辨证精,穴位少,取穴准,手法明,善妙用,病适应,贵于恒。
我认为穴位少而治病贵在辨证精,比如侠溪穴是治疗眩晕的名穴,但是对肝阳上亢的眩晕有效,对血虚和痰浊的眩晕则少效或无效。合理的用穴,来自精准的辨证,针灸,穴位贴敷,超声药物导入,穴位埋针等等中医外治手段都必须掌握经络之虚实、病位之所在、病因的特点、病机的转化,主症的分析,方可为选穴配方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制定选穴的准则。
取穴少,能够用一个穴位的,我们还是尽量用一个穴位吧,比如印堂穴,在两眉之间,属于督脉,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便是此穴,脊柱是督脉的必经之路,所以无论颈椎、胸椎、腰椎部以及尾骨,因气血不通引发的疼痛,都可以埋针印堂穴使气血畅通,气血一通,脊柱上的各个部位的疼痛就会完全消失。
有很多朋友问我,穴位埋针,皮内针?厂家那么多,怎么选择?我选用的是清铃揿针,病人反馈良好。
揿针治疗(穴位埋针)其实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和浅刺,浅刺是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留针的目的则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最终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皮肤层散布着皮神经末梢。揿针疗法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其神经兴奋后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从而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并能刺激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影响血液循环,最终达到止痛的效果。
揿针长久留针可通过穴位刺激调整内源性物质、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调节功能整合后发挥对靶器官的调节治疗作用。
那么有朋友问穴位埋针有什么注意事项?①胸腹部、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和瘢痕处,均不宜埋针。皮肤过敏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也不宜埋针。不宜埋针。
②埋针后,若患者感觉疼痛,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
③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以免感染。
④热天汗出较多时,埋针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