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个动作可能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提示:点击↑上方"邳州市中医院"关注我!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导致175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且全球因心脏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其他疾病。
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研究显示,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
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度也比较大,但含氧量相较其他季节却较低,导致人体心脑供血不足、心肌需氧量增加。一方面,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加上夏季气压也较低,人体排汗多,水分流失较多的情况下又会导致血液粘稠,因此血栓栓塞、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就会找上门了。
从临床经验上看,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高峰。那么,到底夏季该如何给心脑“降温消暑”?相信今天的分享会让你有所收获。
怎样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给心脑“降温消暑”?小编综合了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吉云等专家的观点为大家整理下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7摄氏度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7℃。
合理使用空调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老年人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而且应尽量避免频繁出入空调房。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有的高血压患者把空调调到低温睡觉,一晚醒来,就出现了手足无力、语言不清、嘴歪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低温导致脑梗死。
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同时注意饮食多样化。
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善用食疗药膳。在日常饮食调理方面,中医非常讲究药食同源,生活中有很多食疗药膳。只要善于科学利用,就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不少中药材具有活血化淤、疏
通血管的功效。
推荐——银杏党参北芪煲排骨
银杏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对细胞的氧气和葡萄糖的输送,并且在自由基威胁细胞时,银杏可以保护细胞免受伤害,并将自由基清除出体外。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北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中益气,现代医学证明,北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故本汤膳对于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有一定作用,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材料:银杏10一15粒,党参25g,北芪25g,排骨300g。
制法:将材料洗净,排骨斩件焯水,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煮1小时,调味即可。
禁忌:燥热之人在夏天不作推荐。
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保证水充足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尤其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如果尿又少又黄,则表示需补充水分。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如有条件可以常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切记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房颤赶紧治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尤其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易发血栓类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夏季更应当心。
建议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还有一些预防房颤中风并发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等,主要适用于无法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
血糖别降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的血糖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夏天更易发生低血糖:夏天白天较长,睡眠较少,活动较多,人体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建议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之间。
避免“情绪中暑”
天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而情绪也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夏季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在坚持规范服用治疗药物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诱因,才是最好调治预防方案。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保持情绪稳定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睡眠充足,适量运动。
起居有序,保证充足睡眠。夏季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完全不锻炼,但也要适量运动,避开高峰期。高峰期是指早晨6-10时,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可将运动时间安排在较凉爽下午或晚上。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邳州市中医院宣传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邮箱:8928911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