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收藏)

锦屏县人民医院

来源:转自护士学习笔记微信号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4.熟悉几种特殊器械的结构特点、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

【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手术器械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必备物品。正确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并能熟练运用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基本要求和保证。根据杠杆作用原理,一般手术器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轴节的器械,在尾部用力,轴节作支点,尖端至轴节形成重臂,柄环至轴节形成力臂,活动时形成夹力,如血管钳、持针钳和剪刀等;另一类是用力点在器械中间,工作点在前端,如手术刀、手术镊等。

一、手术刀

手术刀(scalpel, surgical blade)由刀柄和可装卸的刀片两部分组成。刀柄一般根据其长短及大小来分型(图3-1),一把刀柄可以安装几种不同型号的刀片。刀片的种类较多,按其形态可分为圆刀、弯刀及三角刀等;按其大小可分为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图3-2)。手术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刀柄和刀片。刀柄通常与刀片分开存放和消毒。刀片应用持针器夹持安装,切不可徒手操作,以防割伤手指。装载刀片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部,使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前部的刀楞,稍用力向后拉动即可装上。取下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部,稍用力提起刀片向前推即可卸下(图3-3)。手术刀主要用于切割组织,有时也用刀柄尾端钝性分离组织。

(一)执刀方式(图3-4)




图3-1 手术刀柄 图3-2 手术刀片



图3-3 手术刀片的装卸



图3-4 执刀方式

1.执弓式 是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主要在腕部。用于较长的皮肤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开等。

2.执笔式 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

3.握持式 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此法控刀比较稳定。操作的主要活动力点是肩关节。用于切割范围广、组织坚厚、用力较大的切开,如截肢、肌腱切开、较长的皮肤切口等。

4.反挑式 是执笔式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挑开,以免损伤深部组织。操作时先刺入,动点在手指。用于切开脓肿、血管、气管、胆总管或输尿管等空腔脏器,切断钳夹的组织或扩大皮肤切口等。

(二)手术刀的传递

传递手术刀时,传递者应握住刀柄与刀片衔接处的背部,将刀柄尾端送至术者的手里,不可将刀刃指着术者传递以免造成损伤。


图3-5 手术刀的传递

(三)其他的刀类

有截肢刀、骨刀、轴式取皮刀、鼓式取皮刀等。此外,还有各种电刀、氩气刀、超声刀和激光刀等,通过特定的装置来达到切割组织同时止血的目的。下面简单介绍高频电刀(high frequency electrocautery and electrotome knife)。

目前高频电刀在外科领域中使用很广泛,其工作原理是高频电流对组织细胞能产生电解、电热和电刺激效应。在医学应用中,主要利用其电热效应来进行组织切割、解剖、间接或直接电凝,使手术出血量减少到最低程度。高频电刀类型很多,使用前必须了解其性能及使用方法。手控开关的高频电刀具有切割和电凝两个按钮。

使用高频电刀有一定的危险性,为预防意外,使用时应注意:

①事先检查电器元件有无故障;

②移去手术室内易燃物质;

③安置好病人身体的负极板,应尽量靠近手术部位,以便使电流通过最短的途径安全地返回电凝器,注意不要弄湿负极板,防止烧伤;

④电凝器的功率不应超过250W,电灼前用纱布吸去创面的积血;作一般切割分离时不要使用单纯电凝;电器元件未与组织完全接触前不能通电;

⑤通电时电刀头和导电的血管钳不应接触出血点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其他金属器械,尽量减少组织烧伤;

⑥随时剔除电刀头末端的血痂、焦痂,使之导电不受障碍;

⑦重要组织器官的附近慎用或禁用电刀。

二、手术剪

手术剪(scissors)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大类(图3-6)。

组织剪刀薄、锐利,有直弯两型,大小长短不一,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通常浅部手术操作用直组织剪,深部手术操作一般使用中号或长号弯组织剪。线剪多为直剪,又分剪线剪和拆线剪,前者用于剪断缝线、敷料、引流物等,后者用于拆除缝线。结构上组织剪的刃较薄,线剪的刃较钝厚,使用时不能用组织剪代替线剪,以免损坏刀刃,缩短剪刀的使用寿命。拆线剪的结构特点是一页钝凹,一页尖而直。

正确的执剪姿势为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压在轴节处起稳定和导向作用(图3-7)。初学者执剪常犯错误是将中指扣入柄环(图3-8),而这种错误的执剪方法不具有良好的三角形稳定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动作的稳定性。剪割组织时,一般采用正剪法,也可采用反剪法,还可采用扶剪法或其他操作(图3-9)。


图3-6 手术剪


图3-7 执剪姿势




图3-8 错误的执剪方式









垂剪法 携剪操作

图3-9 其它执剪方法


剪刀的传递:术者示、中指伸直,并作内收、外展的“剪开“动作,其余手指屈曲对握(图3-10)。


图3-10 手术剪的传递

三、血管钳

血管钳(hemostat)是主要用于止血的器械,故也称止血钳,此外,还可用于分离、解剖、夹持组织;也可用于牵引缝线,拔出缝针或代摄使用。代镊使用时不宜夹持皮肤、脏器及较脆弱的组织,切不可扣紧钳柄上的轮齿,以免损伤组织。临床上血管钳种类很多,其结构特点是前端平滑,依齿槽床的不同可分为弯、直、直角、弧形、有齿、无齿等,钳柄处均有扣锁钳的齿槽。

临床上常用者有以下几种(图3-11):


图3-11 血管钳

1.蚊式血管钳(mosquito clamp) 有弯、直两种,为细小精巧的血管钳,可作微细解剖或钳夹小血管;用于脏器、面部及整形等手术的止血,不宜用于大块组织的钳夹。

2.直血管钳(straight clamp) 用以夹持皮下及浅层组织出血,协助拔针等。

3.弯血管钳(kelly clamp) 用以夹持深部组织或内脏血管出血,有长、中、短三种型号。

4.有齿血管钳(Kocher clamp) 用以夹持较厚组织及易滑脱组织内的血管出血,如肠系膜、大网膜等,也可用于切除组织的夹持牵引。注意前端钩齿可防止滑脱,对组织的损伤较大,不能用作一般的止血。

血管钳的正确执法基本同手术剪,有时还可采用掌握法或执钳操作(图3-12),应避免执钳方法错误(图3-13)。

关闭血管钳时,两手动作相同,但在开放血管钳时,两手操作则不一致。开放时用拇指和示指持住血管钳一个环口,中指和无名指持住另一环口,将拇指和无名指轻轻用力对顶一下,即可开放(图3-14)。血管钳的传递:术者掌心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伸直,传递者握血管钳前端,以柄环端轻敲术者手掌,传递至术者手中(图3-15)。







图3-12 执钳方法





图3-13 错误执钳方法





图3-14 血管钳的开放


图3-15 血管钳的传递

四、手术镊

手术镊(forceps)用以夹持或提取组织,便于分离、剪开和缝合,也可用来夹持缝针或敷料等。其种类较多,有不同的长度,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和无齿(平镊)(图3-16),还有为专科设计的特殊手术镊。

1.有齿镊(teeth forceps) 前端有齿,齿分为粗齿与细齿,粗齿镊用于提起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坚韧组织;细齿镊用于肌腱缝合、整形等精细手术,夹持牢固,但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2.无齿镊(smooth forceps) 前端平,其尖端无钩齿,分尖头和平头两种,用于夹持组织、脏器及敷料。浅部操作时用短镊,深部操作时用长镊。无齿镊对组织的损伤较轻,用于脆弱组织、脏器的夹持。尖头平镊用于神经、血管等精细组织的夹持。

正确的持镊姿势是拇指对示指与中指,把持二镊脚的中部,稳而适度地夹住组织(图3-17)。错误执镊(图3-18)既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又不易控制夹持力度大小。


图3-16 手术镊




图3-17 手术镊的传递与执镊方法




图3-18 错误执镊方法

五、持针钳

持针钳(needle holder)也叫持针器,主要用于夹持缝合针来缝合组织,有时也用于器械打结,其基本结构与血管钳类似。持针器的前端齿槽床部短,柄长,钳叶内有交叉齿纹(图3-19),使夹持缝针稳定,不易滑脱。使用时将持针器的尖端夹住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并将缝线重叠部分也放于内侧针嘴内(图3-20)。若夹在齿槽床的中部,则容易将针折断。




图3-19 持针钳 图3-21 持针钳的传递



图3-20 持针钳夹针


(一)持针钳的传递

传递者握住持针钳中部,将柄端递给术者(图3-21)。在持针器的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切不可刺伤其他手术人员。

(二)持针钳的执握方法(图3-22)

1.把抓式 也叫掌握法,即用手掌握拿持针钳,钳环紧贴大鱼际肌上,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压在钳柄上,示指压在持针钳中部近轴节处。利用拇指及大鱼际肌和掌指关节活动维持、张开持针钳柄环上的齿扣。

2.指扣式 为传统执法,用拇指、无名指套入钳环内,以手指活动力量来控制持针钳关闭,并控制其张开与合拢时的动作范围。

3.单扣式 也叫掌指法,拇指套入钳环内,示指压在钳的前半部作支撑引导,其余三指压钳环固定手掌中,拇指可上下开闭活动,控制持针钳的张开与合拢。

4.掌拇法 即食指压在钳的前半部,拇指及其余三指压住一柄环固定手掌中。此法关闭、松钳较容易,进针稳妥。




把抓式 指扣式




掌指法 掌拇法

图3-22 持针钳执握方法


六、其他常用钳类器械

其他常用钳类(clamp)器械有(图3-23):




图3-23 其它钳类器械

1.布巾钳(towel clips) 简称巾钳,前端弯而尖,似蟹的大爪,能交叉咬合,主要用以夹持固定手术巾,并夹住皮肤,以防手术中移动或松开。注意使用时勿夹伤正常皮肤组织。

2.组织钳 又叫鼠齿钳和Allis钳,其前端稍宽,有一排细齿似小耙,闭合时互相嵌合,弹性好,对组织的压榨较血管钳轻,创伤小,一般用以夹持组织,不易滑脱,如皮瓣、筋膜或即将被切除的组织,也用于钳夹纱布垫与皮下组织的固定。

3.海绵钳(sponge forceps) 也叫持物钳,钳的前部呈环状,分有齿和无齿两种,前者主要用以夹持、传递已消毒的器械、缝线、缝合针及引流管等,也用于夹持敷料作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或用于手术深处拭血和协助显露、止血;后者主要用于夹提肠管、阑尾、网膜等脏器组织。夹持组织时,一般不必将钳扣关闭。

4.直角钳 用于游离和绕过重要血管及管道等组织的后壁,如胃左动脉、胆道、输尿管等。

5.肠钳(intestine clamp) 有直、弯两种,钳叶扁平有弹性,咬合面有细纹,无齿,其臂较薄,轻夹时两钳叶间有一定的空隙,钳夹的损伤作用很小,可用以暂时阻止胃肠壁的血管出血和肠内容物流动,常用于夹持肠管。

6.胃钳(stomach clamp) 胃钳有一多关节轴,压榨力强,齿槽为直纹,且较深,夹持组织不易滑脱,常用于钳夹胃或结肠。

7.肾蒂钳、脾蒂钳和肺蒂钳 分别在术中夹持肾蒂、脾蒂或肺蒂时使用。

七、缝合针与手术用线

(一)缝合针

缝合针(needle)简称缝针,是用于各种组织缝合的器械,它由针尖、针体和针尾三部分组成。针尖形状有圆头、三角头及铲头三种(图3-24);针体的形状有近圆形、三角形及铲形三种,一般针体前半部分为三角形或圆形,后半部分为扁形,以便于持针钳牢固夹紧;针尾的针眼是供引线所用的孔,分普通孔和弹机孔。目前有许多医院采用针线一体的无损伤缝针,其针尾嵌有与针体粗细相似的线,这种针线对组织所造成的损伤较小,并可防止在缝合时缝线脱针。临床上根据针尖与针尾两点间有无弧度,将缝针分为直针、半弯针和弯针;按针尖横断而的形状分为角针和圆针。






图3-24 缝合针

直计:适合于宽敞或浅部操作时的缝合,如皮肤及胃肠道粘膜的缝合,有时也用于肝脏的缝合。

弯针:临床应用最广,适于狭小或深部组织的缝合。根据弧弯度不同分为1/2、、1/4、3/8、5/8弧度等。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选用不同大小、弧度的弯针作缝合。

无损伤缝针:主要用于小血管、神经外膜等纤细组织的吻合。

三角针:针尖前面呈三角形(三菱形),能穿透较坚硬的组织,用于缝合皮肤、韧带、软骨和瘢痕等组织,但不宜用于颜面部皮肤缝合。

圆针:针尖及针体的截面均为圆形,用于缝合一般软组织,如胃肠壁、血管、筋膜、腹膜和神经等。

临床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缝针,原则上应选用针径较细损伤较

(二)手术用线

手术用线(suture)用于缝合组织和结扎血管。手术所用的线应具有下列条件:有一定的张力,易打结、组织反应小,无毒,不致敏,无致癌性,易灭菌和保存。手术用线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吸收线两大类。

1.可吸收缝线(absorbable suture) 主要有肠线(catgut)及合成纤维线。

(1)肠线:

由绵羊的小肠粘膜下层制成。因属于异种蛋白,在人体内可引起较明显的组织反应,因此使用过多、过粗的肠线时,创口炎性反应较重。肠线有普通和铬制两种。普通肠线在体内约经一周左右开始吸收,多用于结扎及缝合皮肤。铬制肠线约于2—3周后开始吸收,用于缝合深部组织。各种组织对肠线的吸收速度不同,腹膜吸收最快,肌肉次之,皮下组织最慢。肠线的粗细通过编号来表示,正号数越大的线越粗,“0”数越多的线越细。一般多用4/0~2号肠线,直径0.02~0.6mm,相邻的编号之间直径多相差0.08mm。肠线可用以缝合不适宜有异物长期存留的组织,以免形成硬结、结石等;也用于感染的深部创口的缝合。临床上肠线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缝合,一般用1/0~4/0的铬制肠线。较粗的(0~2号)铬制肠线常用于缝合深部组织或感染的腹膜。在感染的创口中使用肠线,可减小由于其他不吸收缝线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窦道。

使用肠线时应注意:①肠线质地较硬,使用前应用盐水浸泡,待变软后再用,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肠线肿胀易折,影响质量。②不能用持针钳或血管钳钳夹肠线,也不可将肠线扭折,以免撕裂易断。③肠线—般较硬、较粗、较滑,结扎时需要三重结。剪线时留的线头应长一些,否则线结易松脱。一般多用连续缝合,以免线结太多,致术后异物反应较严重。④胰腺手术时,不用肠线结扎或缝合,因肠线可被胰腺消化吸收,从而引起继发出血或吻合口破裂。⑥尽量选用细肠线。⑥肠线价格比丝线价格贵。

(2)合成纤维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合成纤维线应用于临床。它们均为高分子化合物,其优点有:组织反应轻,抗张力较强,吸收时间长,有抗菌作用。这类线因富有弹性,打结时要求以四重或更多重的打结法作结。常用的有DEXON(PGA,聚羟基乙酸),外观呈绿白相间,多股紧密编织而成的针线一体线;粗细从6/0到2号,抗张力强度高,不易拉断;柔软平顺,易打结,操作手感好;水解后产生的羟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完全吸收,3/0线适合于胃肠、泌尿科、眼科及妇产科手术等;1号线适合于缝合腹膜、腱鞘等。Vicryl(polyglactin 910、聚乳酸羟基乙酸)有保护薇乔和快薇乔两种,保护薇乔特点是通过水解可在56~70天内完全吸收,材质植入很少,缝线周围组织反应极小,无异物残留;体内张力强度高,可支持伤口28~35天;操作和打结方便;涂层纤维消除了缝线的粗糙边缘,对组织的拖带和损伤很小。快薇乔是吸收最快的人工合成缝线。其特点是术后第14天时张力强度迅速消失,初始强度与丝线和肠线相仿,组织反应极小,合二为一的圆体角针对肌肉和粘膜损伤较小,特别适合于浅表皮肤和粘膜的缝合。此外,还有Maxon(聚甘醇碳酸)、PDS(polydioxanone、聚二氧杂环己酮)和PVA(聚乙酸维尼纶)等缝线也各有其优点。

2.不吸收缝线

(non-absorbable suture) 有桑蚕丝线、棉线、不锈钢丝、尼龙线、钽丝、银丝、亚麻线等数十种。根据缝线张力强度及粗细的不同亦分为不同型号。正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张力强度越大。“0”数越多的线越细,最细显微外科无损伤缝线编号为12个“0”。以3/0、0、4和7号较常用。

(1)丝线和棉线:为天然纤维纺成,表面常涂有蜡或树脂。丝线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用线,其优点是组织反应小,质软,易打结而不易滑脱,抗张力较强,能耐高温灭菌,价格低。缺点是为组织内永久性异物,伤口感染后易形成窦道;胆道、泌尿道缝合可致结石形成。棉线的用处和抗张力均不及丝线,但组织反应较轻,抗张力保持较久,用法与丝线相同。根据需要选用。0~3/0为细丝线,适用于一般的结扎与缝合;5/0~

7/0为最细丝线,用于血管神经的缝合;1~4号常称中号丝线,多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筋膜等的缝合;4号以上为粗丝线,常用于结扎大血管,减张缝合等。

2)金属线:为合金制成,有不锈钢丝和钽丝,具备灭菌简易、刺激较小、抗张力大等优点,但不易打结。常用于缝合骨、肌腱、筋膜,减张缝合或口腔内牙齿固定等。

(3)不吸收合成纤维线:如尼龙、锦纶、涤纶、普罗伦(prolene)等,优点是光滑、不吸收、组织反应小、抗拉力强,可制成很细的丝,多用于微小血管缝合及整形手术。用于微小血管缝合时,常制成无损伤缝合针线。其缺点是质地稍硬,线结易于松脱,结扎过紧时易在线结处折断,因此不适于有张力的深部组织的缝合。

3.特殊缝合材料 

目前临床上已应用多种切口钉合和粘合材料来代替缝针和缝线完成部分缝合。主要有外科拉链、医用粘合剂、外科缝合器等。其优点有:使用方便、快捷,伤口愈合后瘢痕很小。但缝合仍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

(1)外科拉链:结构是由两条涂有低变应原粘胶的多层微孔泡沫支撑带组成,中间是一条拉链,其两边的串带缝合在支撑条内。在使用时必须仔细缝合伤口皮下组织层,擦干分泌物及血迹,将两边的串带分别粘贴于伤口两侧的皮肤上,最后收紧拉链并盖以无菌干纱布。其优点是无创、无痛操作,伤口自然愈合,减少伤口异物和新鲜创伤造成感染的危险,无缝线和闭合钉的痕迹,无需拆线,伤口愈合更加美观。通常适用于较整齐的撕裂伤口或手术切口的闭合,但不适用于身体毛发多、自然分泌物多以及皮肤或肌肤组织损失过多的伤口。

(2)医用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酯同系物经变性而制成的医用粘合剂,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具有快速高强度粘合作用,可将软组织紧密粘合,促进愈合。粘合时间6~14秒,粘合后可形成保护膜,维持5~7天后自行脱落。主要用于各种创伤、手术切口的粘合,具有不留针眼瘢痕、促进组织愈合、止血、止痛和抗感染等作用。使用时,必须彻底止血,对合皮肤,擦去渗出液。

(3)外科缝合器:有人称之为吻合器或钉合器,以消化道手术使用最为普遍。

消化道缝合器种类很多,根据功能和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管型吻合器、线型吻合器、侧侧吻合器、荷包缝合器及皮肤筋膜缝合器。依手术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吻合器。使用前应阅读说明书,了解器械结构和性能。现以管型消化道吻合器为例简单介绍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由几十个部件组成,其基本结构为

①带有中心杆的刀座和抵钉座;

②内装两排圆周形排列的钽钉及推钉片和环形刀的塑料钉仓;

③装有手柄、推进器、调节螺杆的中空器身(图3-25)。

使用时,先关好保险杆,检查塑料钉仓内钽钉是否安放合适。将塑料钉仓装在器身顶部,塑料钉架上的凸口对准器身的凹口,旋紧金属外罩,将钉仓固定在吻合器器身上,塑料刀座装入抵钉座内,组装好的吻合器抵钉座和钉架分别放入待吻合的消化道两端,并围绕中心杆将消化道两端各作一荷包缝线紧扎于中心杆上。中心杆插入器身后,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节螺杆,使消化道两断端靠拢,压紧。打开保险杆,单手或双手握住手柄,一次性击发,吻合和残瑞环形切除—次完成,再逆时针方向旋转尾部调节螺杆,使中心杆与缝合器身逐渐脱开,再将器身前端依次向两侧倾斜,以便于抵钉座先退出吻合口,然后再将整个缝合器轻柔缓慢地退出,吻合即已完成〔因3-26〕。


图3-25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1.中心杆 2.钉架 3.器身 4.未组装的钉架 5.抵钉座及刀座 6.钉架及环形刀平面)




旋转调节螺杆,使消化道两端靠拢


打开保险杆后击发 退出吻合器

图3-26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使用示意图


吻合器钉合的优点有节省时间,对合整齐和金属钉的组织反应轻微。缺点是由于手术区的解剖关系和各种器官的钉合器不能通用,所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有时发生钉合不全,且价格贵。尽管吻合器钉合技术先进,可以代替手法缝合,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但外科基本手术操作是外科医生的基础,对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掌握和练好基本功。

八、牵开器

牵开器(retractors)又称拉钩,用以牵开组织,显露手术野,便于探查和操作,可分为手持拉钩和自动拉钩两类。有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规格,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拉钩。常用的拉钩有以下几种(图3-27):


1.甲状腺拉钩 2.腹腔拉钩 3.皮肤拉钩 4.S形拉钩 5.自动拉钩


图3-27 常用牵开器

1.甲状腺拉钧 也叫直角拉钩,为平钩状,常用于甲状腺部位牵拉暴露,也常用于其他手术,可牵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筋膜等。

2.腹腔拉钩 也叫方钩,为较宽大的平滑钩状,用于腹腔较大的手术。

3.皮肤拉钩 也叫爪形拉钩,外形如耙状,用于浅部手术的皮肤牵开。

4.S形拉钩 也叫弯钩,是一种“S”形腹腔深部拉钩,用于胸腹腔深部手术,有大、中、小、宽、窄之分。注意S拉钩的正确使用方法。

5.自动拉钩 为自行固定牵开器,也称自持性拉钩,如二叶式、三叶式自动牵开器,腹腔、胸腔、盆腔、腰部、颅脑等部位的手术均可使用。

全方位手术牵开器(图3-28)是一种新型自动拉钩,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可节省l~2名助手,并明显减轻手术助手的劳动强度。适用于上腹部、盆腔及腹膜后所有手术,如肝肾移植术、全胃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切除术、肝肿瘤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膀胱和前列腺手术等。

使用拉钓时,应掌握正确的持钩方法和使用方法,拉钩下方应衬垫盐水纱布垫或湿治疗巾,特别是在使用腹腔拉钩时更应注意。敷料衬垫可以帮助显露手术野,保护周围器官及组织免受损伤。使用手持拉钩时,牵引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根据术者的意图及手术进程及时调整拉钩的位置,以达到最佳显露。


图3-28 全方位手术牵开器

九、吸引器

吸引器(suction)用于吸引手术野中的出血、渗出物、脓液、空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冲洗液,使手术野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由吸引头、橡皮管、接头、吸引瓶及动力部分组成。动力又分马达电力和脚踏吸筒二种。吸引头结构和外形有多种,金属或一次性硬塑料双套管、单管(图3-29)。双套管的外管有多个孔眼,内管在外套管内,尾部以橡皮管接于吸引器上,多孔的外套管可防止内管吸引时被周围的组织堵塞,保持吸引通畅。


图3-29 吸引器头

十、敷料

敷料(dressing)一般有纱布和布类制品。

1.纱布块 用于消毒皮肤,拭擦术中渗血、脓液及分泌物,术后覆盖缝合切口,进入腹腔应用温湿纱布,以垂直角度在积液处轻压,蘸除积液,不可揩擦、横擦,否则易损伤组织。

2.小纱布分离球 将纱布卷紧成直径0.5—1cm的圆球,用组织钳或长血管钳夹持作钝性分离组织用。

3.大纱布垫 用于遮盖皮肤、腹膜,湿盐水纱布可作腹腔脏器的保护用,也可用来擦血,为防止遗留腹腔,常在一角附有带子,又称有尾巾。

十一、手术器械台摆置原则

手术器械台准备一般由器械护士完成。将无菌布类包放在器械台上,打开外面的双层包布,再打开手术器械包,将器械放置在器械台上,按使用方便分门别类排列整齐。其原则有:

1.严格分清无菌与有菌的界限,凡无菌物品一经接触有菌物品后即为污染,不得再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2.器械台面和手术台面以下为有菌区,凡器械脱落至台面以下,即使未曾着地亦不可再用,缝线自台面垂下部分,亦作已污染处理。

3.保持无菌布类干燥。铺无菌巾单时,器械台与手术切口周围应存四层以上以保持适当厚度。

4.台面保持干燥、整洁,器械安放有条不紊。将最常用的器械放在紧靠手术台的升降器械托盘上,以便随取随用。对用过的器械必须及时收回,揩净,安放在一定的位置,排列整齐;暂时不用的放置器械台的一角,不要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