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医院都将取消编制?对医疗工作者有什么影响?
一、编制的前世今生
中国编制古代就有,如设六部,每部设一尚书,两侍郎等规定,核定的就是编制。现在中国的编制管理基本是来源于苏联,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国策计划生育的瓦解,编制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计划”。
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明显,但同一岗位的人员收入无显著差异,采取的是“单轨制”的劳动用工模式。后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要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自此,员工身份被切割为“编制内”与“编制外”两种类型:“编内”人员稳定享有各种福利待遇,“编外”人员劳动关系不稳定,也不享有“编内”的各种福利待遇。
编内编外待遇的巨大差距,让“编制”两个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二、什么是合同制/聘用制/备案制?
合同制: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
聘用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
备案制: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到登记注册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职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其实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三个制度如出一辙,都是在编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用人方式,都是改革的一种出路而已。
三、编制真的会取消吗?
2010年国家开始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年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
《意见》创新地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虽然都是公立医院,由于其特有的“外部性”(即社会影响力),传染病院比起一般的综合性医院,理应得到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另外,公立医院改制不会全面铺开,但会首先在公立医院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
因此,取消编制是大势所趋。只是对于取消后的替代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取消编制也会循序渐进。
四、编制取消了有什么影响?
部分医生担心取消编制后会影响医生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公立医院医生整体收入水平已经很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规范、不透明,二是医生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很不合理。需要通过优化内部分配结构,推动医生群体收入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虽然公立医院编制改革,只是参照企业运行的,但并不意味着原有从业人员全部变成企业员工身份。原有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分类处理,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的力度主要是根据改革阻力大小决定的,并无一定之规。也就是说,改革方法跟国企一样,在公立医院和高校,原有的编制人员将不动,新进人员全签订劳动合同。以后,高校和公立医院的编制人员将越来越少,直到基本没有。
因此,在编人员和准备考编的学生们不用太担心编制取消对自己的影响。
五、非编制还值得考吗?
编制改革的试点城市都会自己的替代解决措施,例如深圳市,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更多的城市则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在绩效工资制度下,编内编外人员工资差异并不大。再加上非编制人员可流动性更强,能随时跳槽,而编内人员由于编制的束缚很难流动。
因此,是否有编制并不是需要不需考的决定性因素,而需要考虑医院本身的强弱以及岗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我国的公立医院去编制化改革,还在进一步试点落实中,政府也会出台更多的细则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医务行业的状况。因此,在编人员和准备考编的考生,勿用自扰,整体状况不会因为改革而变坏。已经改革的城市,考非编岗位也同在编岗位一样拥有较好的待遇和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