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个病种技术规范出台!“按病种收费”离全国推行还远吗?
近日,一份来自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和中国价格协会的文件显示,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最新的《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试行)》已经经专家制定并进行发布,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中参考。
事实上早在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便对外发布公告,公布了在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中遴选出的320个具体病种,并称“相关病种技术规范将委托有关行业学会或协会统一对外发布”,而此次最新发布的《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试行)》,则正是进一步将上述320个病种的“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予以明确。
自2011年国家启动按病种收费制度以来,目前已有福建、安徽、内蒙等多省在个别地市进行试点,但从国家层面来讲,这一政策离全国推行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此次《规范》对于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的标准,其重要意义则在于对320个病种的诊断、治疗、出入院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就使全国各地在推进按病种收费制度时有了权威的参考,可以看到的是,“按病种收费”将离全国推行更进一步。
1、规则抢先看
根据此次公布的文件内容,《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试行)》是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的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所纳入的病种,是按照常见病种、诊断明确、技术成熟、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费用稳定的原则进行遴选,在疾病主诊断确定的情况下,结合治疗该疾病的主操作或治疗手段共同确定。
从数量来看,本次《规范》共计推荐了320个病种的“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表”,涉及17个系统,其中涉及消化系统疾病最多,为66种,呼吸系统疾病次之,为47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5个社区治疗的病种,分别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高危)、高血压+2型糖尿病。
《规范》根据事先确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将诊疗全过程(包括在门诊按本次治疗方案设定的若干疗程或本次住院治疗全过程)设为一个服务包,以该服务包为单元,制定收费标准和诊疗质量标准。“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表”则包括了病种编码、主要诊断、主要操作/主要治疗方式、入院标准、出院标准、最短住院日、变异条件、再入院间隔时间、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等十个内容。
2、全国普及进行时
显而易见的是,作为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按病种收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向全国推广的趋势明显。
2011年,国家正式启动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初衷是规范诊疗行为与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其实施的基础则是自2009年就开始大力推行的临床路径管理,即对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检查、治疗进行明确并进行公开,在此基础上,按病种付费模式则通过对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社保机构按照该标准与住院人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
自该模式开始试点,全国各地陆续有省市开始实施这一模式,安徽是其中的典型的代表。2011年,安徽省新农合率先开始实践,首批确定20组重大疾病在省级医院试点、25组相对大病在地级市医院试点、20组常见疾病在县级医院试点,并分别确定不同病种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其中最高报销比例可达70%。此后数年内则不断扩充按病种付费的疾病种类数量,来自安徽物价部门最新的文件显示,按病种收费的改革工作进度要进一步加快,并规定在2017年年底前,安徽各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收费数量不得少于50个。
而一贯敢为人先的福建省在按病种付费的道路上也早已进行探索。目前,福建省已经在全国率先推出100个病种在省属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收费,并按照“分批推出、稳步推进”的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扩大。
但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在技术规范尚未明确及统一的前提下,各地也只能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各自的按病种收费实施范围,很难具备可复制性。而《按病种收费技术规范(试行)》的出台,对320个病种的诊断、治疗、出入院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就使得各地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制定收费标准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参考。
3、药企生死役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按病种收费的全国推行以及临床路径的不断扩大,对于市场布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是因为,在按病种收费的支付方式下,由于医疗机构的收入仅与每个病例及其诊断有关,而与医疗机构治疗该病例所花费的实际成本无关,因此药品和耗材对于医院都将成为成本费用而非收入,因此医院会将“性价比”高的药品作为首选,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将从根本上遏制医院用贵药的习惯。
另一方则在于能否被列入临床路径。按病种收费的基础是临床路径,而能否被列入临床路径,则成为药企的产品生死关键。而在各地临床路径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药企的营销工作势必面临更大的压力。
但显然,对于质量和疗效有保证、但价格更有优势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按病种收费将重大利好。此外,由于院内销售压力持续猛增,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药企探索DTP业务。(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