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养生-端午浴兰芳,祛病燃艾香

药博士医药连锁





端午习俗

五月初五 端午节

赛龙舟

食粽子

配香囊

涂雄黄药酒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编辑/三木)




2017年

5月30日

五月初五    端午

丁酉[鸡]年  乙巳月  丁巳日   周二  第22周

节日养生

端午前后是夏季驱除瘟疫的一个时间段,端午这天最初开展的祛病防疫活动,到现代也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不过端午时节需要注意的,还是疫病的防治


端午节这天,我国许多地方有插艾的习俗。人们从田间采回艾草,还将其做成人形或虎形,挂于门口、厅堂或窗户上,以避邪驱毒、祈望安康吉祥。史籍多有记载,如南朝梁人 在《梦岁日记》中说:“五月五,四民踏艾草,悬门户上。”《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插艾并非无意义之举,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生长于山野,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有芳香气味,一般在农历的 4 ~ 5 月采集,叶入药用。以湖北蕲州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现代科技证明,艾的枝叶内含丰富的芳香油,具有消炎、杀菌、防病作用,可达到预防瘟疫传染的效果。而艾高制成的艾条、艾柱,就是艾灸的主要工具。




艾叶、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民间有悬艾叶、菖蒲、蒜头的习俗,夏日寒暑交易,蚊虫滋生,细菌生长繁殖快,它们都有驱虫杀菌的作用。艾叶和菖蒲含有芳香油,有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功效。






节日饮食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其中吃鸭蛋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补与佐餐佳品。





节日食物:粽子、五黄、雄黄酒、打糕、煎堆等。雄黄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打糕也是由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也都含有药食同源,防治疫病的寓意。


吃粽子可清热解暑。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和荷叶都有清热解暑的效用,粽子的主料糯米可益气、生津、清热;以红枣和栗子为馅的粽子,枣味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糯米黏性大,性温滞气,老人和儿童、胃肠道疾病患者慎食。






端午节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 

风俗食物——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吃粽子的禁忌

三类忌吃粽子的人群
  • 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如果吃多了,血液黏稠度会上升,而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