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文:全国医药经济回暖,细分市场迎来全新机遇
受到诸多政策利好因素的引领,以及随着人民健康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扩容亦是大势所趋,医药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健康中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成为了我国健康领域首个由国家层面制定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勾勒了未来15年“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契机,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重磅推出《2017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并在5月16日的“2017年(第九届)中国医药战略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在会上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新版蓝皮书不仅保留了以往的精华及亮点,还更加系统完善的阐述了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整体行业状况、发展热点和未来趋势,并对中国健康产业细分市场和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经济复苏内外部压力并存,健康事业面临巨大挑战
纵览宏观经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增速持续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强大的外部压力,传统发展动能疲乏,新发展动能尚未培育完成,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全面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从概念走向现实。2016年,20份细则文件密集出台,经济结构日益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现成效。郭文表示,可以预见2017年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同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实施也将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将为我国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夺取未来关键领域发展的竞争优势。
“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契合。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短板尚存。我国居民健康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健康服务需求缺口增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对人民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多项政策护航医改推进,医疗改革进程不断深化
2016年是国家医改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
全民医疗保障方面,将原来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加医疗救助的“3+1”体系,整合为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加医疗救助的“2+1”体系,迈出了全面一体化医保的重要一步。
医疗服务体系方面,2016年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两项工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全面铺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新增100个城市试点、鼓励社会办医、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联体”发展等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发展,打破以大型公立医院为中心的旧体系,重构健康市场,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细分市场带来巨大机遇。
药品供应保障方面,药品采购方式趋于多元化,谈判采购、招标采购、挂网采购、集团采购(GPO)等模式陆续在各地实施。同时,药品招采逐渐呈现从以省为单位向以地市为单位转变的趋势。
郭文表示,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落实,未来医疗机构和医保支付方的主导地位将得到强化,招标区域碎片化格局或将逐步显现。我国医疗改革趋势正朝着理论制度全面创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生作用及地位不断上升、医保及药品保障不断加强的方向推进。
数字显示医药经济回暖,抑成本、增盈收成为主要目标
面对宏观经济与国家政策持续改变,我国医药工业在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中,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增加值增速与去年相比均有显著回升。蓝皮书中也详细记录了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成果的数字变化——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同比上升0.9%,高出全国工业增加值4.8%,在各行业中排名靠前;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3万亿元,增长9.9%,增速同比上升0.9%;医药工业利润总额达3200亿元,增长15.6%,同比上升3.3%;医药工业整体销售利润率达10.8%,同比上升0.5%;医药工业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元,增长15.4%,同比上升1.5%;医药工业出口交货值将近2000亿元,增长7.3%,同比上升3.7%;医药流通业总规模在2011-2015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5.3%,预计未来将有明显放缓。
同时,蓝皮书也用数字指出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部分问题,例如,前三季度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1.6%,同比下降0.3%;平均毛利率为6.8%,与上年持平;平均费用率为5.3%,同比上升0.2%。盈利能力下降与成本的上升成为了我国医药工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驾马车”拉动行业增长,细分市场百花齐放
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4万亿元,增速8.1%,虽较2015年有小幅回升,但仍然乏力。目前我国医药市场总体现状表现为,大型医疗机构管控进一步加强,销售增长受限,而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广阔市场销售占比稳步扩大。郭文在发布会上着重指出,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已经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规模取胜、创新主导、改制转型成为拉动医药行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医药细分市场中,2016年化药销售额达到9662亿元,占据市场总量的66.9%。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全面展开,化药质量和药企运营将得到更严格的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行业洗牌将使兼并重组持续火热,市场竞争格局明显变化。此外,随着优先审评政策、上市许可人制度的推进,新药研发创新也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发展。
中成药方面,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占比下滑,但众多的政策支持仍然带来了明显的增长机会,企业对产品和技术进行研发投入变得至关重要。
生物药市场方面,虽然占比扩大至9.0%,但与发达国家25%占比相较仍有较大差距。而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资本在医药领域投资的五成以上集中在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意味着我国生物药品产业还有相当巨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器械方面,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达3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未来5年内,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率,预计2020年销售规模可达7529亿元,未来这一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医疗机构格局有望改变,催生新兴产业快速扩张
据蓝皮书统计数字表明,2016年,我国医疗服务规模达2.8万亿元,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4.8万亿元。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共有近2.9万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28万家,数量下降451家,民营医院1.58万家,数量上升1600家。从各类医疗机构数量和所占市场份额来看,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上虽然占绝对主力(93万家),但所占市场份额仅有医院的10%。而同时,近年来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迅猛,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达15%,虽然数量超过公立医院,但门诊人次数及住院人次数仅为公立医院的14%及17%。郭文指出,目前我国民营医院仍然面临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弱、竞争力较低等问题,而随着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就医观念的转变,未来民营医院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基于以上现状,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和大力发展养老及慢病管理服务产业,同时“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出现,将有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目前“互联网+”移动医疗产业规模已达120亿元,主要业务涵盖挂号预约、寻医问诊、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等。预计在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兴产业快速萌生,从另一方面加快医改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