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论坛】阿里健康、平安、一呼医生天上地下的交锋

科睿博医药论坛

一呼医生创始人 马海平


我们是线下公司,一开始就是落地的

大佬(阿里健康、平安……)就问他们要不要落地,因为一出生的时候就是在天上的,所以有落地。我们一出生就想着怎么飞起来的问题,落地对小公司来说是不关心的事,如果BAT再成功一次的话,这个世界还有天理吗?

我们做的切入点是这样的,我们也意识到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用户需求,做过来之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个市场真有,用了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整个的医生量已经超过10万了,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医生推荐医生上来的,但我不想多强调数字,况且我也认为在移动医疗现在的发展阶段没有必要拼数字,我有1000万用户2000万用户又如何呢?

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现在有一个启示,大量的随诊患者包括本地和外地的患者,我们发现有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是较重的病人,需要跟更高级别的专家做进一步的沟通,医学上叫二次诊疗,现在我们落地的方向就是二次诊疗的方向,我们已经在线下做了一些准备,现在基本上在十多万医生里挑出来一些高到现任领导人的保健医,甚至写已经知名专科、知名医院的高级专家请到线下,通过现场预约的方式和专家有一对一的咨询,我们不开诊所,我们认为其实很多病人的需求就是我真的是需要专家看完我才放心,专家跟我说没有事就好了,或者人有的人就是要见到专家,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见到专家就踏实了,其实专家过去有一个场景是在医院里堵在人家塞红包,人家说没事儿了,回去吧,我们就回去了。现在用非常低的价格和非常便捷的方法把二次诊疗给打通。实际上我们的落地是互联网式的落地我们不希望是非常重的,我们也是一个漏洞式的,我们前端随诊的用户中产生了很自然的需求之后再过来,所以我们的营销成本也会较低。

另外,医疗必须要回归到市场化的阵地上来,谁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谁就有钱赚,公立医院的逻辑很奇怪,只有私立医院才是拯救这个市场的最好的方法。移动医疗企业怎么不可以开医院呢?我们比照那些福建人,他们是一帮小商小贩没有文化的人开医院他们肯定开不好,现在纠结问题没有必要,回归到正常的状态就可以了,移动医疗有没有未来?当然有未来了,不搞互联网的医院都消失了,这是必然的趋势,作为这个时代来讲,既然机会给我们了,各色人等都可以试试看,满足用户需求的才是最真诚的。


阿里健康副总裁 倪剑文


为了做得更完整,电商要到线下开超市吗?

真正移动医疗启动也就是去年开始,到现在不到1年的时间,即使从BAT的角度来讲我也没觉得BAT在移动医疗已经真正落地了,大家都在摸索当中。

关于开诊所的问题,其实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为什么?其实我觉得是回答了你第一个问题,假如说线上互联网医疗都要走到线下去来完成所谓的商业模式的完整,反而说明了线上的医疗没有找到真正的落地模式,这是第一。

第二,这样的一个跨界是非常巨大的,不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跨界,因为公立医院的运营是一个学问,公立医院的院长们都在上MBA课程,都在管理,民营医院从诞生到现在都是在苦苦挣扎中,甚至有一些还需要用不正当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所以我不认为一个简单的互联网企业能那么顺利地跨到线下的医疗机构甚至是一些专科性诊所的运营,这不是那么容易解答的问题。

所以,这样的跨界我不是非常看好,当然不排除未来或者是像春雨这样的模式跟线下的诊所进行轻与重的组合,轻的公司就应该做轻的事情,重的公司才会管重的资产。刚刚陈总为了把电商做得完整就跑到线下做超市去了。


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 吴宗逊


我们的自信来自哪里?

从去年初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我觉得整个移动医疗从一个产业来讲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比这个行业来讲,我们有一点点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我觉得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从第一便开始可能是因为依托于平安集团的缘故,我们会特别地看重我的服务是不是真的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根基,你刚刚讲到了医院、医生和患者,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今天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是为患者服务的。刚才王韬主任讲了一个问题说,你并没有增加医生,现在我们提供的服务是说能够在他进入医院之前给它一个更好的服务节省他就医的成本。

第二, 我觉得现在的服务能够利用平安集团的品牌和客户资源为保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这个为我们今年上线第一年一个较好的盈利、较好的收入打下了一个基础。

关于落地问题,我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的理解是,市场的格局从初级阶段到最后逐步的形成一个格局的阶段,我对这个时间的判断

应该是明后年的时候。还有,这个行业从今天来看相较于其他的O2O行业更严苛,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个领域更像是马拉松,我希望今天每一位的同行和从业者能秉持着自己的韧性坚持得更长。


陈维广 蓝驰创投合伙人


移动医疗水很深,打破假设才能找到风口

互联网医疗大家都觉得非常重要,可是说老实话都是在摸索,包括投资人也是在摸索,某某创业公司融入了几千万美元,我们应该恭喜他们,因为他们都是走在前面的坚持摸索的一群非常有勇气的创业者。

可是,我觉得大家还是在这个过程中找盈利模式,虽然有收入,但这个收入是不是很扎实还有一段时间的考验。医疗体系不像电商一样是很简单的,医疗的链条是比较长的、比较复杂的,所以很多时候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说,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

这几年我们观察,他们的资金还是投入到医生获取和基础投资这方面,可是还没有解决掉医疗的两个核心的问题,一个是医生供给,尤其是好医生供给问题;还有一个是医疗费还是逐年高涨。是不是仍有创业公司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机会,也是一个考验。

我们要投医疗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医疗,是需要一定获利的。我们也发觉,如果是单纯从医疗体系出来的人去看这个机遇和问题,通常是越看越怕,因为它看到的都是风险。

所以,我觉得这个机会一定要以不同的视角来看,需要打破假设。打一个比方,如果说四年前我们投春雨医生的时候,其实很多朋友,包括很多在医疗体系的人都说,你在线上做问诊太不靠谱了,看病就得当面看医生,线上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可是在摸索的过程,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患者是不需要单位出面的,比如说母婴的问题,妈妈有一些小病的话,妈妈其实是需要有一个人给他比较快的反馈跟定义的,不需要等到明天到医院挂号,都可以通过手机获取照片,很快速地得到医生的反馈。

不是因为我投春雨,是因为四年前大家在看这个事的时候都是以假设来做判断的,往前看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一定是以自身假设来看,你之前总是看到风险和机会的,或者是你总是以之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打破假设才能创造出价值,才能找到风口。包括我们投资的杏树林还是在慢慢地发展,在投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质疑说医生需要工具吗?医生需要病历吗?但其实是有一定的需求,他不一定在第一时间满足每个医生的需求,但一定有一部分的医生是需要用的。


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 王韬


移动医疗,我们最关心如何做得更长久

最近来找我的人特别多,有投资公司的,有新的APP厂商,很多都抢着跟医院说不要钱免费做,他不要钱肯定是他找到了投资,他不可能自己个人掏钱来给我们做。在医院来说我觉得都有一点不太适应了,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欢迎这个事,至少有人给我们投资了。但我也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事做得更长久?

因为现在很多人包括有做远程医疗找我们,我不说哪个公司了,我们免费给你做,我们请专家的钱都会出,不要病人出钱,替病人请专家的钱都说了,请专家800到1000块钱,我们都免费,我就在想你怎么坚持呢?

我是这么来想的,第一,从信息的角度来协助把医院现有的医疗服务的模式体系下找到医院的痛点,把这个事做得更好,通过云平台的方式能够给病人提供持续的服务;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开医院不是一个坏事,但这些医院都是在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下走,说不定你开一个医院你的模式不一样,你提出一个模式倒过来倒逼政府提的医院都奔到那去了,因为服务各个方面都比你好,肯定从政府的医院感觉到为什么从这儿走了啊?实际上从电子商务和中关村大街的对比来看,中关村大街多火啊,为什么要关张了?因为京东和淘宝比它更好,人家就不去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到现在我没有看到一家能把这个事真的想明白的。所以我从这个角度来说,觉得还是有一点远的,可能一两年、两三年估计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新的、好的业态,这个我们我医疗行业据我所知,每一年花的钱至少有10万亿人民币,过几年可能这个钱还得过。


整理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