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想要长期卖得好?快做产品满意度分析吧

中国药店

 


子柳是K药店的店长,在推广单品的过程当中,子柳意识到公司每个月抓的重点单品当中,虽然不少产品都有比较好的销售,但是,有些产品,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顾客在使用之后,或者是出现了一些不适,或者是效果不如预期的那么好,也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

 

也就是说,以子柳自己的评价来看,有些产品,在质量上的确可能并不能够让顾客非常满意,而这与公司所推广的重点单品的“定义”,相违背了。这也产生了一个行业当中的重点问题,那就是,有些产品就像昙花一样,现一次就不再出现,或者像一个炫彩的泡沫,很快也消失于无形,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培养了产品,但并没有多少这些产品的老顾客,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对产品的满意度缺乏深入的研究?

 

一、角色定位。对于我们零售来说,多数同事可能只是处于“销售”这样的一种取向或角色。可能认为,在产品研究这一块,包括上市之后的分析,更多是属于工业企业的行为,其实,对于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我们来说,产品的满意度,我们更清楚,而且收集的信息也更及时。

 

二、时间、精力上不够。对于零售来说,有太多的,繁杂的事务要处理,一个门店要面对的是几千种的产品,其中的研究就需要耗费不少的精力,所以,多数零售角度可能疏于去做产品的疗效追踪与顾客的满意度分析。

 

我们说产品在更大程度上被推广,就会收集到更全面的信息,零售是这一个环节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一重要的“使命”。

 

其实做好了对于我们实际销售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也就是说,投入这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

 

三、以利润为先。一个产品,质量部获取了相关资质证明之后,对运营的角度来说,可能多是从能够为公司获取多少毛利来思考的,所以说,在后期的与顾客互动当中,我们可能对产品的定位就发生了一种变化,哪些产品它的毛利更高,就可能会通过主动的推广来增量,但是这里面,却可能会因此陷入劣质产品“泥潭”。

 

在这里,笔者也可以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关节需要用到膏药,母亲给了我她自己用的一种贴膏,说是效果挺好的,我用了也觉得效果不错,价格是18块钱,里面有6贴,每贴3块钱。不过,用了之后就会出现红色的皮疹,后来我用另外一种,L品牌的,同样品名的贴膏,4块钱,里面有2贴,2块钱一贴,用下来之后,觉得效果跟之前那个相仿,但是贴之后不会出现皮肤的红痒等现象。


价格便宜点,效果差不多,不良反应更少,你说哪种产品更好呢?我在想,从毛利角度来说,母亲买的那个产品一定是高毛产品,而我自己选择的这个,它自然不会成为高毛产品,但这种产品的满意度却更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后面这种产品的价格略高,我相信仍然是有一些人会愿意购买的。

 

这里面就存在着顾客非常关心的几个点,一是产品的疗效,二是产品的质量,三是产品的价格。

 

疗效和质量,与产品的价格不匹配,这会产生不同的顾客评价。什么意思呢?当疗效和质量让顾客觉得远远超过了这个价格所带来的价值,这就是我们说的物超所值,购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如果说疗效、质量,顾客在心里面的感受与价格是相符的,这样的一些产品,它会有稳定的顾客群,而当一个产品,它的疗效和质量等达不到其价格预期,特别是有比较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其顾客就会越来越少,正如笔者上面所举的贴膏的例子,当然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使这个过程时间有长有短,但最后的结果趋向是不会变的。

 

所以对于我们零售来说,可能需要去关注到产品在使用之后,我们与顾客的互动,我们要经常去收集顾客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特别是我们到店的新商品,以及我们签订的一些协议产品,战略合作的产品,因为会有较大的销量,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推广的时候更要及时去跟踪使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包括它的疗效追踪,以及我们顾客对其多方面的评价。

 

要知道,产品的评价将决定顾客对我们药店的一种评价值,当因为产品降低了我们自己药店的声誉,那将会是让自己非常难过的一件事情。

 

若想要产品有更好的销量,或者说有长久的好销量,我们是应该要静下心来,对产品分析做得更深更透,我们在采购以及销售和后期的分析当中都需要持续进行,我们也需要把这些意见及时反馈给工业企业和监管部门,以不断推动着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其实,我们药店零售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