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张燕:守护安全感

浦东卫生计生

编者按:

  生命与病痛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在生活中,它们如影随形。意外事件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是所有人都无法预见的。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4小时轮班,在无数个昼夜,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默默地守护着每个人。他们,就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本周,小卫就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下5位来自浦东新区的一线医疗急救人员和病患之间的故事。



守护安全感

张燕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

急救医生



  急救医生这个职业,和普通的内、外科医生有所不同,我们每天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比如传染病、精神病、中毒,火灾、车祸等等,就诊地点也分布于家中、路边,甚至高速公路上,这一切都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内心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2014年,我从海南医学院毕业,毕业时父母经常会在耳边劝说,说像我这样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应该找个朝九晚五的职业,轻松安逸。可是,成为一名医生是我从初中就有的梦想,我并不想轻易放弃。



  同年8月,我来到了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成为一名急救医生。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半结尾一天的工作,夜班则是从下午六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四天一个夜班,白夜轮替,不分双休,也没有节假日。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心里挺忐忑的,但并不是害怕经常会见到血腥或者惨烈的第一现场,也不是害怕强大的工作力度,而是担忧自己初出茅庐,水平不好,耽误抢救。


  为了迅速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除了业余时间的学习以外,我也会经常向前辈请教。我的带教老师是一位经验很丰富的医生,他成功抢救过多位心脏骤停的患者,给过我很多启示。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病例,是在一个简陋的屋子里,一位中年男人吃完晚饭以后,说不太舒服就去睡觉了,等家人发现的时候,他的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就在所有人都快放弃希望的时候,他却仍在用最标准的心肺复苏手法执着的给予抢救,最后患者的心跳真的恢复了搏动,成功后,家属激动地在床边双手合十,跪在了地上,那一刻,我真正的理解了那个职位,也看到了一个医者对生命的敬畏。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也从不敢懈怠。记得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胸痛不是十分明显的年轻小伙,他觉得自己没问题,觉得家人多此一举拨打了急救电话,甚至拒绝我对他进行检查,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没这么简单,反复劝说下他终于同意做了一个心电图,报告出来的时候很典型的一个心肌梗死。真的很庆幸,如果再晚一步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急救中心为了进一步缩小急救半径,提高急救速度,增开了东方南院、迪士尼、合庆等分站,2009年末的时候, 12个急救分站担负着532平方公里、340多万常住人口的院前急救任务,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急救半径为7.5公里,而现在我们有30个分站担负着1400平方公里、547万多常住人口的院前急救任务,急救半径为缩小至5.5公里。而我就分配在新开的位于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迪士尼分站。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主题公园,这里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自2016年6月16日开幕以来,已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在春节期间几乎每日都以近7万承载量运营,每日游客人数越多,我们的责任便也越重大。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赶到患者身边,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等候召唤。


  我们接诊过因为肾绞痛痛的满地打滚的外国大汉,接诊过因为低血糖胡言乱语的老大爷,还接诊过想要挑战自己却患有心脏病的老奶奶,等等。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每日的工作,接听调度指令,出车,诊治,送达医院,交接,修整装备等待下一个任务,一顿饭分几次吃也是家常便饭,可是平常听大家谈得最多的不是如何如何的苦,更多的是“我昨天接的那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了”“昨天那个心电图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诸如此类的话题。



  急救不仅是我们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也希望大家平时空余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一些急救知识,比如使用海姆立克手法。海姆立克是一种通过冲击腹部的方式来解救呼吸道异物的手法,比如一些小孩子经常调皮会把各种东西塞进嘴里,还有一些老人也会不慎将食物吸入呼吸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海姆立克便能大显身手了。


  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作出合理地判断和处理,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减少二次伤害,路上遇到救护车,也请安全避让,守护生命,人人有责。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而我的工作便是时时去帮助,我愿意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守护大家的安全感,因为我也是快乐的。”




请聆听她的故事




本文来源:我们正青春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