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养老症结的“医治”——上门医护

医药圈那些事



医药圈那些事,医药行业的领跑者。




来自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消息称: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这释放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不断加深。


养老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痛?


而伴随着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于医养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整个健康服务业规模已经达到了3万亿元以上,其中医疗服务业占了大头。按照国家有关规划,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发展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但是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养老痛点。


其一,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在中国,医疗资源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第一个不足是总量不足,从供给来看,目前国内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5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6人,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为1人,医疗资源远远供不应求;第二个不足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不足,而且分布也非常不均匀,几乎所有核心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中,核心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了大医院。


其二,老人上医院护理、看病难。对于国人来说,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挥之不去的痛点,老人上医院护理看病就更难了。一方面,老人本来行动就不太方便,有个头痛感冒的还要坐车去医院排队挂号;另一方面,上医院看病或者找人护理,挂号难、没床位几乎是家常便饭,病还没看可能病情已经加重了,好不容易排上队了,还需要面对一些素质较差医生的冷眼相对。


其三,医保结算也是一大痛点。几乎每一次两会,医改都会成为热点话题,但是由于利益的盘根错节,医改始终进展缓慢。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医保结算问题就是他们难以抹去的一大痛点,大多数的医保结算只能到固定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尤其是异地医保的结算问题更难,一方面,异地医保手续繁琐,报销流程较为复杂苛刻;另一方面,异地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还低,信息化联网也是一大障碍。


其四,大多数子女都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子女需要赡养自己的孩子,又需要上班,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顾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养老负担就更重了,他们需要同时照顾四位老人。不论是看电视,还是看新闻,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家中80岁的老人孤独一人在家,子女却跑到了异地他乡打工赚钱。这样的情形在农村地区尤为多见,想想也难免会心生几分悲凉。


其五,传统养老机构专业性太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来说,他们会选择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但是有几个养老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具备足够强的专业性?甚至还会有一些养老机构在照顾老人的时候会极度不负责,也不够细致认真,老人在养老机构受了委屈子女也看不到。



互联网医疗随之兴起,养老难题破解在即?


在医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人抱怨说:什么时候可以为一些发烧、感冒等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提供上门打针等医疗服务。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个百分点,老年人照护服务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社区养老服务中上门看病需求居于首位。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伴随着数亿人口的庞大需求,在线问诊、网上挂号、医养服务上门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涌现出来,他们正在逐步解决老年人看病难、护理难的痛点。


一、上门医护正在从多方面满足老人的上门需求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行动不便利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上门护理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股需求的巨涌下,以医护到家、v护到家、U护、E护通、金牌护士等为代表的上门医护平台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上门医护平台们正在从多个层面满足老人的上门护理需求


其一,解决健康体检需求。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面临身体的各项机能衰退,对于老人来说,几乎没有哪个老人身体不会有个小痛小病的,所以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就尤为重要,而健康体检是老年人经常需要做的项目,上门健康体检就是为了满足众多老年人的定期体检需求。


其二,解决养老护理需求。子女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老人,把老人送到非专业的传统养老机构又不放心,也没有时间天天去看望老人;请保姆并不好请,也不能照顾管理好老人的身体健康……上门养老护理就成为了这些家庭用户的共同需求。


其三,解决中医理疗需求。中医理疗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长期合理的中医理疗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甚至是治疗一些身体疼痛、疾病等。很多子女考虑到西药的副作用等问题,中医理疗成为了他们最钟爱的选择。


二、缓解城市医疗压力,上门医护也将大有作为


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大痛点。


尽管医疗优质资源集中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但是由于人口的过度集中,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医院却正在面临巨大的医疗压力。每天早上,走进这些城市的医院,排队挂号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对于医院来说,并非他们故意想让患者排队,而是医院的容纳量有限,一些科室的医生甚至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而伴随着中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城市面临的医疗压力将会更大。在医院,每天大多数的患者都是一些发烧感冒的小病,并没有必要一定要集中到大医院来排队看病,上门医护的出现无疑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一二三线城市的医疗压力。比如医护到家的护士上门服务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60多个城市,目前能够满足全国多市居民的打针、输液、换药、采血、吸痰等上门医护服务需求。


未来,社区养老体制的建立和推动是势在必行的,社会资源、企业与医疗结构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将会是匹配度、渗透度和便捷度最佳的平台。这对于缓解整个国内的医疗社会压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全面解决养老难题,未来上门医护必与医保结合


对于上门医护来说,虽然他们能够解决老人上门看病的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医疗压力,但是目前还无法完全解决医保结算的痛点。尽管上门医护的费用比老人去上大医院看病的费用可能要低,但是相较于大医院的医保报销来说,长期上门进行医护服务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费用,老人更愿意选择坐公交、排长队去医院看病。


那么,要降低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成本,就必须要加速上门医护与医保的结合,如此老人的养老服务才更有保障。对于上门医护来说,要真正实现与医保的全面结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其一,上门医护需要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如果没有政策扶持,上门医护与医保结合会是一道永远难解的题。其二,上门医护平台要与医保结算全面结合,在互联网技术方面还存在些许难点,这个需要上门医护平台不断加强在互联网医疗技术领域的突破。其三,上门医护平台还应该主动加强与社会以及其他企业的合作,比如保险公司等。目前除了医护到家等少数平台与中国平安推出了第三方护理责任险、与中国人保推出了意外综合险之外,大多数的上门医护平台还没有积极展开更多对老人有保障的合作。


先需求后政策成行业定律,上门医护庞大需求也将倒推政策前行?


伴随着国人对于上门医护需求的日益强烈,政策也开始不断开放,并给予这种上门医护一定的支持。去年,为了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北京市率先推出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开始尝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在中国的市场,无论是此前的滴滴出行,还是如今火爆的共享单车,往往都是在庞大的需求诞生后才有相应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这似乎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个定性规律。而法律法规也往往是在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终让民众成为最有利的受益者。


北京市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对于上门医护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看到了广大民众对于上门医护的庞大需求。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享受上门医护服务,这种需求的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而在民众需求的推动下,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完善,从而推动上门医护的健康良性发展。从目前上门医护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法律法规结合互联网正在朝着突破僵局的方向前进,将为民众带来新的服务和政策,最终让中国人日益沉重的养老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甚至使根治成为可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