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年就成为商学院院长——他的经历有点“惊人”
对第一次接受培训的药店新员工而言,学习内容可能会大不相同,感觉却是相近相通的:振奋、激动、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渴望着新的知识。而如今每一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培训会议室内,似乎都弥漫着一种相似的、淡淡的疲乏感。这就是现在药店员工接受培训时最大的感触:从最初前所未有的热情到渐渐对培训课程的麻木和乏力。
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就开始变弱,就会产生一种厌倦心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建立一种企业培训机制,以何种频率更新培训内容,以怎样的新方式激发员工的求知欲望就成为了如今各大连锁和企业培训师们时刻都在殚精竭虑的问题。
“成人学习的特点不是我教你学,强制地灌输理论;而是我带着你去学,就像学习骑单车一样,我只能传授给你我过去的经验,但代替不了你去骑车。”这是来自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一名培训讲师刘相晨的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
在他看来向员工讲授培训内容,实际上就是一个“学”和“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做到将知识更广泛地传播给别人,才能够保证员工们不会对越来越频繁的培训内容感到倦怠。
就像一列正在高速运转的特快列车,只有司炉工不断地添煤加料,方可够保证旅客们最后安全抵达各自的目的地。
怎样的职业经历使得刘相晨能够得出这样的深刻体会?抛去惯性套路和人云亦云的固有思维他能够带给员工们一个怎样的培训新感受?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医学院毕业后,刘相晨进入了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担任一名普通员工,短短七个月内便成为了一店之长。近三年的店长岗位,使得本身就酷爱学习的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专业技能也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随后,一路从培训讲师到培训经理再到今天的商学院院长,实现了工作岗位的不断升迁,但于他而言,这些成绩都只是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已。有些东西既是兴趣使然,也是性格注定,并无偶然。
“我的专业是药学,所以特别注重店里员工专业知识的提升,我又很喜欢做培训,在做店长时我就经常带着店员做有关药学专业方面的培训。在店里讲的多了,就到公司里去尝试着继续讲,最后因为大家的认可度高,我便进了总部做培训,然后就成为了今天的商学院院长。”
谈到如此年轻就担当了漱玉平民大药房商学院院长的经历,刘相晨说到:“最初的压力是很大的,一提到院长,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就应该是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模样,一见到我,便会觉得这样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能有什么本事来给我们讲课。”
那些不迎合你的声音和东西,可能更会刺激你的理性与思考,更多时候可能要多问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单靠言语来取胜。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不会向大家解释我究竟讲的好不好,而是要让大家通过参加我的课程,通过学习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判断,来用心里的那杆称去评判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培训师,一个能够担起商学院重任的年轻院长。”如今虽然依旧看上去是个“没经验的小伙子“,但刘相晨已经收获到了他应得的信任与尊重。
“当我拥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员工倒出一杯水”
刘相晨介绍,最初在自己的门店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基本都是以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为主。之后随着不断的学习进步,他则对员工心态激励(主要以心态调整,如何减压,如何沟通,如何用职业化思维思考问题等内容为主)和管理学方面的内容则更为感兴趣。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如今年轻所带给我的敢想敢做的激情和拼劲儿,但是在经验和思考方面还是有所欠奉的,所以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挑战自己,当我拥有了一桶水时,才能给员工倒出一杯水。”正是这种对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渴求让刘相晨不断地去学习,去感知,去丰富和提升自己,通过新知识的补充来随时更新他的知识库。“除了我自己会通过自学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外,公司也派我参加了全国各地很多的培训课程和实地考察,无论是国学知识,企业文化,心态激励还是管理学方面的内容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学习机会。”
尽管如此,对曾经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药学专业知识和门店销售技巧,刘相晨也从来没有放下过。“在我离开门店的第二天起我就觉得我已经开始落伍了。”刘相晨的感觉是直观而且透彻的。
在一家企业里,培训和门店就是“鱼和水”的关系,鱼脱离了水就会被渴死。“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向上一任商学院院长我的老领导请教:如果离开一线门店的时间太久,会不会长期的脱离实际,给员工带来的培训内容也会越来越落伍,越来越跟不上新知识更新的速度?
我得到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我曾经近四年的门店经历将会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有了这样的历练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虽然会讲很多过去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员工做到的是如何学会举一反三,将别人的、曾经的经验变通到如今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中去。”
最没有“架子”的老师:忘记自己的身份
“我最大的风格就是讲课没有太多的架子忘记自己是老师,和同学们去交流沟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让大家感觉到我愿意把我所有东西都毫无保留的都告诉给他们。”——很多听过刘相晨课程的员工都会认同他对自己的评价:讲课时很有画面感,代入感强,会一边听课一边就回到了某个场景中去,学习效率特别高。
此外,刘相晨的课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他的课上,从来不需要学员为他鼓掌。他认为这样会影响大家的思维,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是不需要掌声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我也不会用煽情或者鼓动人心的方式来调动大家,这样都对实际传播信息是无用的。我更希望将我的感情在讲课中无意流露出来,这种感情就是责任心的一种表达。在我看来,责任心和亲和力远比激烈地去鼓动大家的热情要更有意义。”
培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现在来自各厂家,培训机构以及公司内部培训的课程越来越多,员工难免会厌倦。在这里我只想问培训师们一句‘你们真的了解员工吗?培训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销量培训还是单纯为了培训而培训?”刘相晨认为如果下面的学员都睡着了,就算你讲得再投入,再自我陶醉,这堂课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
培训就是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去学习,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员们能够听懂老师在讲什么,然后互相配合着一起推动课程的进步。不要把态度东西硬填鸭式地灌塞给员工们。
刘相晨举例说好比国学传统文化、弟子规和公司企业文化等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点对点式的培训,就希望员工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并接受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自然地去流泪,产生一种触动和共鸣,才能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
“我能做到的就是把我的理论放在经验里传授给大家”——一个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感,它会被模仿,重复,会被讨论,也一定会历久弥新。
“培训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如今我们的培训课程基本上是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安排的”对于当前药店行业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那些尚需改进提升之处,刘相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好比谁的数据分析能力差一些,就讲这一批人集中起来进行专题培训。课程结束后,每个员工回到门店由教导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考核;等到下一个门店的其他问题出现时,再另做培训,然后继续跟踪和考核下一个指标。这样的方式难免会造成整个考核的过程变得很散乱,连贯性较差;
将同一岗位或同一时期进入药房的员工们聚集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次授课培训,不管是数据分析还是市场活动,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这样做的缺点是,没有因材施教,很多人的需求不同,在自己已经擅长的领域上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很低,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对是否还存在除以上两种各有利弊的培训方式外更合适的办法,刘相晨坦言他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好比现在正在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以及建立一些岗位模型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每一次培训都要慎重,任何一种新方法都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效应。培训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活动办砸了最多是赠品少送点,货品挤压点,但是搞培训只要输了这一次,严重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
——尝试无非是实现潜在目标的最佳路径和载体,而不可避免的是,风险。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