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

中医中药专治疑难杂症

组成: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荆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用法:共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按原书用量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病机分析: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温热论》)。肺合皮毛与卫气相通,肺为表中之里,卫为表中之表,本方证病位在肺卫。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咽为肺之门户,喉为肺系,风热搏击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肺系不利,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热之邪易伤津液,故一般温病过程中多有口渴见症。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俱为温病初起之佐证。


方论选录:

1,吴瑭: “ 按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异;病自口鼻吸受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再,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伤寒论》曰:尺脉微者为里虚,禁汗,其义可见。其曰伤阳者,特举其伤之重者而言之耳。温病最善伤阴,用药又复伤阴,岂非为贼立帜乎?此古来用伤寒法治温病之大错也。······本方谨遵《内经》‘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 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合而论之,经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又谓: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又谓:病温,虚甚死。可见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2,张秉成:“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此方吴氏《温病条辨》中之首方,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病于表而客于肺者,故以辛凉之剂,轻解上焦。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皆辛凉之品,轻扬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叶,芦根清肺胃之热而下达,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结而上行。此淮阴吴氏特开客气温邪之一端,实前人所未发耳。”


小编议:

本方由清代名医吴瑭拟定。温病学未形成之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对外感病的治疗,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为依据。金,元时期,寒凉派之鼻祖——刘完素,在热性病治疗上突破了 “ 法不离伤寒,方必遵仲景 ” 的框框,主张用寒凉药物治疗温病,开创了温病学的先河。吴瑭在结合历家名医的理论之后制定本方,主要用来调理上焦温热疾病。

古时的多种疾病,现代已经没有了,而现代的很多疾病,古时又没有出现过,那么如何运用几千年的经验效方来调理现代的疾病,这是我们应该探讨和学习的。而小编对每一个经验效方,都从它的制方思维入手,从而用当时的制方思维来调理当下的疾病。举例来说,本方主要调理外感温热,用药轻清而调理上焦和卫分。但现代外感温热,用此方来调理的似乎不多,如此千年效方几乎被埋没。但从其制方思维来看,我们又能用它加减来调理很多疾病,如上焦疾病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角膜炎等等;卫分疾病如疱疹,荨麻疹,湿疹,银屑病,风疹等疾病。如此千年效方才能发扬光大。



常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一个只专注于健康与养生的公众号,一个弘扬中医文化的公众号!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求医问药,疑难症咨询,赶快关注吧!



中药偏方,验方集锦!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