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医药人路在何方?
最近,9家知名上市公司预告2016年业绩净利润大幅下滑,百时施贵宝宣布OTC事业部年底解散,多家药企传出裁员和业务关并计划,还有预言中国70%传统普药企业未来将消失,百万计医药代表将面临转业,面临国家医药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持续低迷的国内经济寒潮,作为有巨大刚需的医药大健康产业,似乎也进入“刚而不举”的窘境。年末岁尾,想必数万计医药从业人员觉得今年日子不好过,明年路在何方?下面“五看两转”可能会对走在十字路口的医药人有所帮助。
首先,是“五看”:看老板、看企业、看产品、看成长、看文化
一、看老板
主要是看老板的理念、眼光、胸怀、气魄。比如老板的观念、思维是否认同、认可,是在做事业还是做生意,是在看长远还是看眼前,是在谋眼下还是在谋未来,你都要看清楚、想明白。最好老板再有使命、梦想、情怀,因为你的工作甚至生活会受他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的耳濡目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思维、格局很有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二、看企业
主要是企业的特质,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规模、品牌和名声。最好不要选择经营大而全、业务多而泛,发展和管理上朝思暮想、朝令夕改的企业。
有些传统大企业,在缺医少药的黄金时代,凭着单一的产品思维,加上一身是胆、敢为人先的勇气,成就了名噪一时的所谓“品牌”,听似名大牌大,但思维固化、机制僵化,发展缺乏活力,品牌管理、品牌规划根本没有系统化。这些企业就如一个病入膏肓的大象,即便是改革转型也是难上加难,因为30多年市场紧缺的红利过去了,新的去产能、去库存时代单纯卖吆喝、卖利益的产品思维已经不受用了,而一切从消费者出发卖价值、卖服务的用户思维才有新出路。这一方面,往往规模小而美、业务精而专的企业,不仅有灵活的机制,而且容易吐故纳新,按照全新的用户思维去推进经营,很有可能成为医药圈的新秀。
再就是企业的战略和规划。特别是看是否重视市场、重视品牌、重视战略。比如有些企业只有销售部门,没有市场部门,只是强压任务,强压目标,而不做战略谋局,没有战术举措。对销售部门只领导、不指导,简单粗暴,一张政策表,一个激励方,完成任务你是王,没有完成就是鬼。在这样的公司干销售,还是奉劝尽早离而弃之。
究竟选择什么企业,主要是看有没有市场支持的手段和政策,比如市场开发、市场推广、宣传等策略和费用支持,以及整体品牌发展规划,看有没有组合资源能为销售所用,而不是简单的卖货拿钱完成任务。
三、看产品
干销售拿收入产品是根本。首先,要看产品力。药品、保健品品质、效果是关键,再是你卖的产品在同品类中的差异化和竞争力。独、特、新、有潜力的产品最好,往往这些产品政策激励好,开始尽管市场拓展难一些,一旦下功夫做起来,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当然一些广告产品,相对而言销售容易、调拨分销的品牌流通产品,做商务工作也不错,就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能力和性格、喜好了。但是即使做商务,也不能简单的做酒肉商务,而要做新型商务,学习CRM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做好渠道规划、管控,掌握一定的渠道推广、宣传策划能力,引导商业客户从简单的利益合作者转为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价值合作者。其次,要看产品在公司的位置,是否是核心产品、品类或规划核心打造培养的产品、品类。再次,要看战略储备产品、后续研发产品资源,是否能够源源不断的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
成长是软价值,但又是行走职场的“硬通货”。前面提到看企业、看产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企业的成长性、产品的成长性。最早的西安杨森被誉为医药人才的黄埔军校,企业成长了,个人会跟着成长。产品也一样,一个产品开拓一方市场,成就一个品牌,也会成就一个团队,历练一个又一个精良之才。
如果你有幸和知名产品共成长,就一定要珍惜机会,置身其中,深挖细研,学习体会其中点滴,对一个人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如果你正在一个风风火火、开疆扩土、拓展市场的新产品营销团队,就要耐得了性子,沉得住性情,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在实践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不断总结,为自己积累资本和财富,一旦产品快速成长、名声大噪,你就会是香饽饽。
另外,要看企业的培训体系、培训机制是否完善,有没有较好、较多的内训、外训机会。有句话说的好“培训是员工最大的财富”,但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到,特别是一些企业把员工培训当作成本费用,并不是作为投资去看待,所以还是要有所甄别。
五、看文化
在一家公司、到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融入,融入到所在的团队和企业的文化当中。有些企业只抓经营目标,不抓文化建设,内部一盘散沙,这样的团队和企业很难成就大业。文化是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信仰,但文化需要载体、平台,需要总结、传扬,更需要全员参与、融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是软实力,是竞争力,是市场力,是品牌力。在职场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空降兵”水土不服,这就是文化问题。所以如果你选择新的企业,一定要了解这家企业的文化,通过面试环节去感受,通过同行去了解,通过官微、官网、各类媒体去查询,切不可简简单单看收入、看职务、看一时。
做为医药人,特别是OTC从业人员,还有两个不错的选择,就是“两转”
一是“工”转“零”。就是从工业企业转型到零售企业、连锁药店,进入传统服务行业。二是“甲”转“乙”。就是从甲方工业企业转型到营销、广告、品牌服务等第三方机构,进入现代服务业。在前30多年传统观念里,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大家总感觉工业是支柱、是脊梁,工厂里一官半职或从事管理、营销工作往往收入也不错,还很有面子;但在这个产能过剩、产品过剩,去产能、去库存新的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特别是产品同质化的小企业,迟早会被大鳄并购,或被市场淘汰出局。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已经逐步从工业文明时代转向商业文明时代了,特别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经济贡献比重已经超过工业制造业。加上零售企业离市场最近、离消费者最近,市场洗牌留下来的大零售、大连锁,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日子也会不错。如果从工业转型做零售,包括零售电商,就能学到很多直面市场的新技能、新知识,只要努力,发展机会依然很多。
如果你具备敏锐的市场眼光,丰富的市场经验,敢于挑战自我,不断寻求突破,从“甲”转“乙”,进入现代服务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就是从一家工业即甲方,转型做服务多家工业的乙方,一方面只要有真才实学,会帮到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一旦成功会非常有成就感;一方面能开阔更大的视野,学到比在一个企业更多的知识,只要扎实勤奋,还有可能逐步成长为行业细分领域的专才,让自己的事业空间更加广阔,人生更加精彩!
西安理工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扎根医药企业17年,先后供职于3家知名上市公司,曾任董事会秘书、OTC销售总监等职,现为凤凰传说整合营销传播机构市场策划总监,致力于日本战略经营顾问STM集团HighBrian课程在企业经营的落地研究,在品牌策划、市场运作、渠道建设、销售管理、实效传播和新媒体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看法,恳望专业人士赐教,欢迎业界同道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