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用药常见的9大误区

瑞和祥制药




误区1-盲目提高用量

    养猪场(户)在用药时随意加大剂量,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其实不然。随意加大用药量会造成药物以及动物机体菌群失调,微生物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使潜伏在体内的病原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大量而出现定位转移,引发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把机体内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都杀死,此时外源性病原菌就会顺利地通过口腔、等进入体内,引发外源性感染;机体内有许多微生物有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能力,当这些微生物受到抑制,则引起机体维生素缺乏症。另外,一般药物按常规剂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盲目加大剂量,则人为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当然也不是剂量越小越好,如果小于最小的用药剂量,不但不能杀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还会使产生耐药性。

误区2-盲目使用原粉料

    每种成品药都经过了科学的加工,大部分由主药、增效剂、助溶剂、稳定剂组成,使用效果较好。而现在五花八门的原粉摆上了商家的柜台,并误导养殖户说“原粉纯度高,效果好”。原粉大多无使用说明,养殖户对其用途不很明确,这样造成近些年的原粉滥用现象。另外现在—些兽药厂家为了赶潮流,其产品主要成分的说明中不用中文或中英文对照而仅用英文,常常造成同类药物重复使用,这样不仅用药浪费,而且常出现药物中毒。

误区3-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

    不少养殖户喜欢盲目追求时髦,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殊不知各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也各不相同。其实抗生素并无高级与低级、新和旧之分,只要做到正确诊断畜禽的疾病,对症下药,常规的抗生素也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用新药贵药猪只疾病虽然治愈了,但由于人为地增加了用药的成本,在猪出栏时,就可能造成养殖亏本、平本或赢利不多。即使使用新药,也要合理选择,既要注意药品的更新换代,又要注意不盲目地追求新药,科学掌握和应用新药,同时开发老药新用途径。不管是新药或老药,只要能治好,价格合理,无残留,就是好药,切忌乱用药。

误区4-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畜禽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还能作为预防用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以达到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提高增重速率的目的。有些猪场不敢停药,怕一停药猪就会得病。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用多了也会起反作用,应该有规律地定期投药。


误区5-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

    任何药物都有其规定的疗程,疗程过短,会使动物体内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或维持时间达不到要求;但超过规定疗程,可使动物的体液、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动物其他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患猪恢复正常后,应继续巩固用药2~3天。磺胺类药物不可连续应用超过1周,一般以3~5天为宜,如需继续用药,需停药3~5天后再应用

误区6-不适时更换新要

    许多用户使用某种药物治愈了疾病后,就对这种药物反复使用,忽略了病原对药物的敏感性。此外一种药物的保健量和预防量是有所区别的,不能一种用量一用到底。

误区7-盲目搭配,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不论什么疾病,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药物胡乱搭配使用。

在兽医临床上,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场,只知道“有的药物相互协同可以增强疗效”,而忽略了“有些药物会互相拮抗而降低治疗效果或产生严重副作用及毒性”。部分养猪户一旦发现猪发病,不管是什么病,就2~3种药,甚至5~6种药混合一起肌注或拌料、饮水,这种错误的用药方式不但起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耽误病情,提高用药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误区8-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

    大多数用户都知道抗药物可造成机体免疫失败,在接种疫苗时避免使用抗药物,而往往误以为抗菌药物对疫苗没有影响,在使用疫苗前后还在继续应用抗菌药物。其实某些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抗菌药和磺胺类药物还可杀死疫苗中的各种活菌,使菌苗的免疫失效。

有些养猪场为防治各种疾病,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机能紊乱、菌苗变质,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应答。

误区9-忽略综合防治

    控制猪病的发生与流行,疫苗和药物防制固然重要,但理论和实践证明,任何药物和疫苗都没有100%的保护率,所以应用疫苗和药物防制疾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综合防制措施。

要防止治疗后不久又发生类似的,除了按有关规定使用疫苗和药物外,还要认真对待康复后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科学饲养,猪场内外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杀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菌侵袭猪群,以免造成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