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简介
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专家组联合发起,由我本人执笔,组织国内113名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马上就要与大家见面了。
本指南是在2009和2012年相关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国外最新指南,经专家组成员对PCI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修订而成的,反映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本指南的颁布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可执行、易应用的诊疗策略。
本指南内容涵盖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危险评分系统,稳定性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ACS和STEMI患者血运重建策略选择,PCI术中操作、PCI主要并发症防治措施、PCI围术期抗栓治疗、其他围术期药物治疗及术后管理六大方面的内容,与前版指南对比,本指南有如下更新和修订内容:
(一)强调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二)引入新的危险评分系统EuroSCORE II、SYNTAX II和NERS II评分。
(三)血运重建策略选择方面:①对合并左主干和/或前降支近段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稳定冠心病患者,应根据SYNTAX评分和SYNTAX II评分评估中远期风险,选择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②推荐使用高敏肌钙蛋白检测作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之一。③对于STEMI患者,强调尽量缩短首次医疗接触至PCI的时间以及至医院转出时间。根据我国国情,可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的医院行直接PCI。根据美国2015年9月STEMI指南更新,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情况下,可择期完成非梗死相关动脉PCI,也可考虑非梗死相关动脉PCI与直接PCI同期完成。
(四)PCI术中操作方面:①推荐首选桡动脉径路。②对IVUS、FFR和OCT等术中辅助诊断技术,以及药物洗脱球囊、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术中治疗技术的应用也相应进行了推荐。③支架选择方面,优先推荐了置入新一代药物支架的临床情况及病变类型。另外,本指南指出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是未来新一代支架的发展方向。④不推荐直接PCI前进行常规冠状动脉内手动血栓抽吸,对经过选择的患者(如血栓负荷重、支架内血栓),可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
(五)对PCI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解释及说明,包括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血栓形成、支架脱载、出血、血管并发症、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六)PCI围术期抗栓治疗方面:对于NSTE-ACS,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患者首选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推荐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作为普通肝素合用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替代抗凝治疗,由于来自中国的RCT BRIGHT研究在JAMA发表,本条作为I类推荐A级证据;未知冠状动脉病变者,不推荐行IIb/IIIa受体拮抗剂预处理。对于STEMI患者,无禁忌证首选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仍作为IA类推荐,其使用方法为一次性静脉注射0.75 mg/kg,随后1.75mg/kg/h维持至术后3~4 h,中国心血管医师首次报道的这种治疗方法既保持了比伐芦定减少出血的优势,又可有效降低急性支架血栓发生风险。对于稳定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支架后可接受6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七)强调PCI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推荐ACS患者PCI治疗后应实施以合理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同时关注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坚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体指标方面也与前版指南有所不同,如对冠心病患者,不论何种类型,均推荐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140/90mmHg;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最后,希望《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5期发表之后,能对我国PCI的临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和理念的创新,PCI技术将与其他治疗手段一起,更好地成为征服冠心病的有力武器。
谢谢大家!
指南预约方式:
点击微信下方菜单“期刊频道”-“指南预约”即可参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