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前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任军[1];顾黎莉[1];刘红[1];王建军[1];王俊[1];吴家兵[1];何兰[1];李芙蓉[1];胡万富[1];王以银[1];罗兆庄[1]
摘要: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钩端螺旋体病 , 监测 , 洪涝灾害 , 洪涝灾害期 , 钩端螺旋体 , 安徽省 , 病监测 ,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自然人群 , 宿主动物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